住建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李如生稱,當前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總量不足、標準不高和運行管理粗放三方面問題,“如城市排水管網覆蓋率尚不足50%,約2.3億城鎮人口尚未使用燃氣,近20%的城市生活垃圾沒有實行無害化處理。”
日前,國務院發表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首次以國務院的名義就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文,具有標志性意義;加強城市基礎設施也是新一屆政府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以薄弱環節建設為抓手,促進民生改善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這些政策是新一屆政府經濟政策的延續,其核心就是短期有助于穩增長、長期有利于調結構。這不同于原來的‘4萬億’投資,針對性更強,重視的是民生領域。
意見認為,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對于改善人居環境、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城市運行效、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等有著重要作用。意見要求給省市自治區圍繞重點領域,促進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全面提升,主要包括:加強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市管網建設和改造力度、加快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強生態園林建設。
國務院意見要求加快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以設施建設和運行保障為主線,加快形成“廠網并舉、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設格局。優先升級改造落后設施,確保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到國家新的環保排放要求或地表水類標準。到2015年,36個重點城市城區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國所有設市城市實現污水集中處理,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建設完成污水管網7.3萬公里。按照“無害化、資源化”要求,加強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70%左右;加快推進節水城市建設,在水資源緊缺和水環境質量差的地區,加快推動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到2015年,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保障城市水安全、修復城市水生態,消除劣類水體,改善城市水環境。
意見指出,以大中城市為重點,建設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區)和生活垃圾存量治理示范項目。加大處理設施建設力度,提升生活垃圾處理能力。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到2015年,3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左右;到2017年,設市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確保垃圾處理設施規范運行,防止二次污染,擺脫“垃圾圍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