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光伏產業全面復蘇 必須面對三大問題

時間:2013-09-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的光伏業究竟過剩多少一直是一個謎,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光伏產能過剩達到22吉瓦,而中國光伏組件的產量占據全球60%以上。

光伏業的產能過剩已經成為了國家部委的案頭難題,國資委人士曾經告訴筆者,希望引導光伏業過剩產能有序退出。為推動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最新的光伏發電補貼方案將于今年年底出臺,對大型光伏發電站發電和分布式發電分別制定相關上網電價和補貼。

在光伏業銷量慘淡、庫存積壓的時候,一些中小光伏企業不得不暫停生產線,甚至通過變賣設備來換取資金,這暫時讓我國光伏業的產能過剩現狀得到了緩解。但隨著市場回暖,光伏價格的走高勢必催生這些企業重新回到市場中競爭,過剩問題恐怕卷土重來。

光伏業的產能過剩已經成為了國家部委的案頭難題,國資委人士曾經告訴筆者,希望引導光伏業過剩產能有序退出。但是在民營資本主導的光伏業,行政命令顯然收效甚微。目前,工信部在負責產能過剩問題,筆者獲得的信息顯示,工信部希望通過減少行政審批、提高準入門檻等手段來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然而這些辦法只能抑制增量,卻無法消納存量。若沒有行之有效的退出機制,光伏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在未來兩年內難以有效緩解。

其次,光伏業最為重視的上網電價補貼尚沒有落地。光伏發電的價格政策直接關系到企業投資電站的主要資金支持,其對光伏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前中國光伏產業結構存在三大問題:

產品結構不合理。高端原料、裝備測試儀器設備制造企業規模、數量小,多晶硅仍有50%左右、銀漿100%、裝備20%等需要進口,絕大多數測試設備儀器依賴進口;低端太陽能電池片和組件產能占全世界的60%,95%的產品需要出口。

市場結構不合理。中國是世界光伏產業大國,但國內消費不到10%,國內光伏發電的總裝機量僅占全球裝機總量的1%,產品嚴重依賴出口。

技術結構不合理。中國最具優勢的是電池片和組件技術,以及其他新興電池的開發上,但裝備技術和原材料技術并沒有真正掌握,基本上都是控制在發達國家手中;中國是光伏制造大國,而不是制造強國,目前賺的只是加工費。

為推動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國家應成立光伏產業領導機構,編制適合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引導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盡快制定光伏產業的國家統一標準,扶優劣汰,使光伏產業走向科學發展的軌道。

雖然2013年3月,發改委下發的《光伏上網電價征詢意見稿》一度大幅度下調補貼電價,讓光伏界曾寄予厚望的國內市場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近日有消息稱,最新的光伏發電補貼方案將于今年年底出臺,對大型光伏發電站發電和分布式發電分別制定相關上網電價和補貼。此外,相比于3月份的版本,方案在上網電價和補貼方面均有所上浮,這讓光伏企業看到了政策利好。

最后,光伏業拖欠補貼的痼疾沒有得到根治,對于企業的資金鏈始終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以光伏電站為例,投資動輒幾千萬元的光伏電站往往需要企業自籌20%資金,銀行貸款80%。但由于電網公司發放給企業的上網電費需要經過發改委和財政部門的嚴格審核,等到發放到電站企業手中,往往需要6個月以上的時間,讓電站經營的資金捉襟見肘。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