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物聯網相關業務上市公司約30家,數量相對于其他行業,數量不算少,但每個體量不大。中國傳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張小飛指出,物聯網未來的關鍵在于RFID、傳感器、嵌入式軟件及傳輸數據計算等領域,但國內企業都沒有在某個領域處于壟斷地位。在RFID技術方面,美國一家獨大,其專利申請超過歐盟、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等多個區域專利申請總量的總和,專利數量占總量的53%;而中國RFID企業總數在100家左右,但是普遍缺乏關鍵核心技術。
而日本和歐洲則在傳感器件技術上擁有絕對優勢,國內中高端傳感器市場基本依賴進口。高工傳感產業研究所數據顯示,2008年世界傳感器市場容量約為456億美元,預計2010年世界傳感器市場規模可達660億美元以上。而全球現在大概有40個國家從事傳感器的研制生產工作,研發、生產單位有5000余家,產品達20000多種。
雖然國內已有1688家企事業從事傳感器的研制、生產和應用,其中從事MEMS研制生產的已有50多家,但規模和應用領域都較小。
傳感技術是物聯網的基礎技術之一,沒有智能傳感器就談不上物聯網。明代都指出,目前國內傳感器產業的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快速地將研究所的成果轉變成商品,估計至少要5年~10年才能改變國內傳感器產業落后的現狀。
可喜的是,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微電子研究所預測,今年中國傳感器市場銷量將達到905億元。未來五年,國內傳感器市場平均銷售增長率將達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