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鐵人機器人有限公司(下稱“鐵人機器人”)8軸聯動工業機器人項目在襄陽高新區正式開工。據介紹,項目建成后,將年產1.5萬臺工業機器人。值得一提的是,即將量產的機器人擁有自主研發的控制系統,標志著鄂產機器人將告別“借腦”的歷史。
本次開工項目計劃征地60畝,投資6億元,興建8軸聯動工業機器人產品生產線等項目。建成后,將具備年產15000臺工業機器人、5000套夾具、5000臺(套)電氣設備的生產能力,產值將突破30億元,稅收達2億元。鐵人機器人公司負責人謝遠偉稱,此項目建成后,可盡快實現8軸聯動工業機器人的量產。
記者了解到,作為我省工業重鎮,近年來襄陽機器人產業發展強勁。2010年,中日龍(襄陽)機電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將深圳等地的工業機器人研發中心和生產線集中搬至襄陽,整合后的工業機器人新廠已于今年5月全面投產,如今月產能近500臺,是整合前的3倍。不僅如此,該公司還計劃用3到5年時間,聚集一批工業自動化上下游企業,建成華中領先的自動化產業園。
在我省,緊盯這一蛋糕的不只是襄陽企業。2010年,湖北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引回人工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團隊,漢迪機器人公司落地光谷,去年該公司接到了3000多萬元的訂單。2011年,應城引進了我省首家焊接機器人公司駿騰發,成立當年就接到了富士康的訂單。目前,駿騰發生產的機器人用在比亞迪、格蘭仕、立信整染等企業的生產線上。
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傳統企業招工難如影隨形,工業機器人市場前景巨大。資料顯示,明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總規模將達到萬億元。
然而,核心技術缺失依然是制約國產機器人的最大短板,我省大部分機器人生產企業也不能例外。而缺失的技術中,作為機器人大腦的控制系統便是其一。目前,我國機器人生產企業大都引進日本等國的控制系統。一旦系統出現故障,因為沒有源代碼,國內企業只有花錢從國外請人維修。
日前,我省一家企業花300多萬從日本引進兩臺機器人,而不愿花一半的價格買國產的。該企業負責人透露,工業機器人貴的就是控制系統。
不過,這種問題將在湖北得以解決。鐵人機器人公司負責人謝遠偉表示,公司擁有一個8人技術團隊,團隊成員都在日本機器人公司工作5年以上,擁有豐富的技術經驗積累。成立一年來,公司投入近800萬元研發資金,自主研發的8軸聯動工業機器人產品具有先進的控制系統,能替代進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