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風電的“棄風”量打破歷史紀錄

時間:2013-08-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致力于在2020年將風電發電量增至390太瓦時,讓風電比例提高一倍,達到5%。如果這個目標得以實現,那么中國的財政預算和電網都將面臨額外壓力。如何面對深化改革和吸引投資之間的矛盾,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風電在中國的未來。

風電是中國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2012年,中國風電裝機增加了13吉瓦,發電量增長首次超過煤電,與此同時,中國風電的“棄風”量在在這一年打破了歷史紀錄,換言之,中國有可能是世界上風電發展規模最大、效率卻最低的國家。

中國留不住風

作為一種間歇性特點突出的能源,風電與化石資源發電相比存在很多缺點。由于地理風能資源分布不均,風電在中國的發展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此外,煤炭在中國電力行業的絕對統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風電的發展。面對2020年的新能源發展目標,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和電網運營者正面臨一個兩難的決定:是在利用率下降的同時繼續保持風電增長,還是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如何消納現有產能之上。

風電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很特別。從2006年起,在資金充足的電價補貼和其它支持政策的護航下,風電連續四年實現裝機量年增長翻倍。然而,由于中國的風電項目都遠離負荷中心,電力傳輸變得至關重要,但相應的電網投資卻沒有跟上風電發展的步伐,導致大量風電無法送出。

直至2011年中期,因為一項特別政策的實施,中國風電產能和并網的差距越來越大。這項政策規定:裝機低于50兆瓦的風電項目可以繞過復雜審批流程,直接由地方政府批準。這個政策最嚴重的影響在于,那些與并網相關的可行性分析被忽略了,結果導致,截止到2012年底,中國未并網的風電裝機達到15吉瓦。

并網并不是唯一的問題。當運營商成功將風電并網之后,輸電又成了問題。電網運營商會在前一天作出預測決定,這個決定由熱電廠牽頭,如果風電并網數量大幅超過前一天的預測量,那么多出來的電量將不能進入電網,以確保電網穩定。

中國的“棄風”情況比其它國家嚴重得多。2011年的省級數據顯示,有10-20%的電量未能并入電網,僅僅一年之后,這個比例在部分地區已經超過50%。反觀美國,德州電力可行性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州“棄風”比例在2009年達到頂峰,為17%,2012年則大減至3.7%。

造成如此巨大差距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國對煤炭的過度依賴,導致適應電力產能變化的能力有限而遲緩,逐漸增加的燃煤電廠讓這個現象愈加明顯。二是自2006年實施“上大壓小”政策以來,新的燃煤電廠都被設計成熱電聯供,同時滿足居民供暖和工業用電需求。在風力強勁的冬季夜晚,為保障居民家中的溫度,燃煤電廠的最小輸出提高了,風電的空間隨之被壓縮。

2012年冬,面對風電并網量大幅削減的現實,中國發改委開始鼓勵一個新的方案,即把過量風電轉化至電熱水器中,取代一部分熱電聯供的熱能輸出。考慮到資本投資需求,以及電力向熱能轉換過程中的損失,這個方案是否具有經濟性有待商榷。

除了并網,進入電網的電力如何分配也非常具有中國特色。地區、省乃至地方相關機構都對電力分配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干預。

改革或許是破除風電并網障礙的唯一出路。事實上,2002年的電力體制改革公布了若干相關改革方案:在每一個配電地區建立一個電力批發市場,鼓勵發電競爭;開啟區域間電力市場;允許零售電價競爭,允許電力生產商與各類消費者之間簽訂直接購電合同。

10年后,電力行業改革的挑戰依然存在:零售電價和批發電價的分開管理、處于半管半放狀態的煤炭行業,以及不同派別的利益分歧。

進入2013年,中國政府對于解決遺留的改革目標又重燃信心。電力價格改革被列在5月發表的突出國務院深化改革的文件中。同時,發改委也開始采取行動實現了煤電價格并軌。但中國需要強大的政府領導力,來引導更多的電力改革行動。

2012年的“棄風”紀錄引起了中國政府的強烈反響:一系列報告、政策和方案紛至沓來。這些措施似乎正在起作用:2013年上半年,除了河北省,中國所有省份的風電利用小時數都出現了增長。

考慮到中國獨特的發電結構以及行業管理特點,傳統的解決方案,如提高輸電比重,很重要但不足以解決問題。中國致力于在2020年將風電發電量增至390太瓦時,讓風電比例提高一倍,達到5%。如果這個目標得以實現,那么中國的財政預算和電網都將面臨額外壓力。如何面對深化改革和吸引投資之間的矛盾,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風電在中國的未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