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質子—M”號運載火箭墜毀事故調查委員會成員、俄羅斯航空航天局前局長尤里·科普捷夫表示,委員會排除了組裝該運載火箭時存在惡意行為導致其墜毀的可能性。
科普捷夫稱,委員會對惡意者是否能夠接近存放“質子”火箭的成品倉庫進行了調查。“我們一致認為,沒有惡意損壞火箭的可能性。”他表示,委員會檢查了安裝在“質子”號上的艙門,所有艙門都有定期密封的標簽。而且車間一直有監控人員,任何接近火箭的行為都將受到限制。
載有3顆俄羅斯“格洛納斯—M”衛星的“質子—M”號運載火箭在發射后1分鐘內墜毀。火箭事故調查委員會認為,火箭上的角速度傳感器安裝不當導致事故發生。俄羅斯航天署署長波波夫金認為,對事故承擔主要責任的是其組裝者,而不是設計者和技術人員。
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則指出,事故發生的深層次原因是俄航天工業產能過剩,企業同質化現象嚴重,沒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對俄羅斯航天事業發展目的理解仍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