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研究機構YoleDeveloppement發表的最新紅外線感測器(IRdetectors)技術與市場趨勢報告指出,智慧建筑自動化及行動裝置溫度感測等新興應用,將成為紅外線感測器市場成長新動力。由于紅外線啟動自動照明裝置及入侵警報系統的熱銷,2012年紅外線感測市場規模超過了1億5,300萬美元。
然而YoleDeveloppement預期,將帶動大規模市場成長的是手機內建的現場紅外線測溫功能,估計該類應用到2018年的復合成長率為16%,市場規模最高可達3億8,000萬美元。支援該類應用的感測器種類包括:
˙應用于消費性行動裝置的小型紅外線感測器──例如手機跟平板裝置新增內部及現場溫度紅外線單一畫素感測功能,若是能采用晶圓級封裝技術,可以產出更低廉,更小巧的感測器;
光是手機及平板大量內建紅外線感測器的趨勢,便有可能在2018年左右增加3,000萬美元的市場規模。
˙中型紅外線陣列感測器(4x4~16x16像素)已成功打入住宅及汽車的空調,暖氣及通風系統;預估將來若產品價格更親民,在零售及居家電氣應用也大有可為。
最初的紅外線感測器只是具有基本動作偵測的單一像素熱釋電感測器,近來紅外線感測器已逐漸邁向復雜且高階的市場,例如溫度測量、氣體、光譜及火災感測…等。YoleDeveloppement指出,從2000年起,由于陣列感測器進入市場,開始成功將紅外線感測器推往多元高階市場。在HeimannSensors帶動下,多家公司踩著「技術帶動創新」的腳步,將熱釋電(Pyroelectric)及熱電堆(Thermopiles)技術加入生產紅外線感測陣列的行列。
來自MEMS產業的Omron及Panasonic則挾MEMS復雜制程的豐富經驗,將熱電堆技術推廣為生產紅外線陣列感測器的領導地位。不過2013年由紅外線成像市場跨足紅外線感測器的ULIS挑戰熱電堆成為主流的可能性,推出第一個備有高畫質微測輻射熱計(Microbolometer)且像素在100x100以下的超大型紅外線感測器,預計將瓜分正在成長中的大型紅外線感測器市場。預估2014年來自非制冷紅外成像市場的龍頭FLIR,將在小型紅外線陣列感測器上推出使用微測輻射熱計的商品蠶食市占率。
由于紅外線感測大廠的多元化,導致紅外探測器競爭格局十分復雜。必需要清楚地了解每個主要廠商的技術背景和定位,才能清楚整體市場商機和將要面臨的挑戰;YoleDeveloppement表示,小型紅外線感測器的市場已趨成熟,走向價格戰,中大型紅外線陣列感測器還是以性能及品質為主,尚有容納新人加入的利潤空間。
可是YoleDeveloppement也認為,三大紅外線感測技術──Pyroelectric、Thermopiles及Microbolometer,彼此間的技術障礙,不透過并購是無法輕易跨越的。同樣地站在產品的角度看,從小型紅外線探測器轉成生產中大型紅外線陣列感測器是具有挑戰性的,需要有足夠的專利及MEMS制造能力。因此,現有廠商大都沒有直接從小型紅外線感測器轉戰中大型紅外線陣列感測器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