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從無為瓶頸看國內電纜行業壁壘

時間:2013-08-0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目前,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平均投入研發經費不足銷售額的1%。由此不難看出,如何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保持緊密的聯系,以吸收優秀的科研人才;如何提高創新意識,走差異化競爭之路,投入更大的經費用于產品、技術研發已成亟待解決之難題。

中國電線電纜行業的問題其實往往可以以小見大,從一個地區甚至一個企業暴露的問題往往可以看到整個行業的通病。中國的電線電纜企業主要集中在幾大區域,其中電纜產業最為集中的莫過于華東地區,華東地區以安徽的無為、江蘇的宜興最為具有代表性,筆者將以無為為例進行闡述,通過對比從而折射整個電纜行業面臨的諸多問題。

去年,無為地區的電纜收益并不理想,一方面與金融危機的波及相關,另外一方面也與企業自身的經營及市場的激烈競爭密切相關。尤其是在激烈的競爭中,無為當地的線纜企業暴露了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品牌影響力較小、產品檔次較低、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從而直接影響到無為線纜企業的營收。

據無為當地政府的統計數字表明,去年1到4月份,無為縣電纜產業總產值雖然有所增長,達到52.3億,但稅收僅為1.77億,下降近30%。企業的利潤空間同樣被嚴重擠壓,甚至一些電纜生產企業舉步維艱。據悉,在無為縣,規模以上電纜企業中,其中8戶企業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14家企業的利潤嚴重下滑,從而也折射出當今國內電纜企業的弊端:

首先,產品結構落后。當下電線電纜產品主要分為五大類,而安徽無為的電纜產品主要集中在電氣裝備用電纜以及電力電纜兩大類方面,而在電力電纜產品方面,又主要集中在35KV及以下中低壓電纜,而引領電力電纜發展方向的220KV以上超高壓、特高壓電纜目前幾乎空白。

如此一來,隨著國家電網尤其是特高壓電網的快速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無為當地的電纜生產企業則難以涉足,尤其在除了國內各高壓電纜生產企業外,還有國外合資公司的競爭,無為電纜企業更是缺乏競爭優勢。

而無為電氣裝備用電纜生產企業的產品也主要集中在控制電纜、計算機電纜、氟塑料和硅橡膠電纜等少數品種上,面對當下正迅速發展的鐵路信號電纜、風能電纜、核電纜帶來的廣闊市場同樣只能望而興嘆。此外,同樣具有極大發展潛力的海底電纜、石油平臺電纜、光纖光纜等產品領域,無為電纜企業更是尚未涉足,由于產品開發不足、產品單一、高端產品少等問題帶來的競爭瓶頸十分明顯。

而由無為電纜生產企業的境遇再放眼全國電纜生產集中區域,發現除無為外,能夠做到產品多元化、高端市場競爭的企業屈指可數,眾多企業也只能是一面眼睜睜看著國家發展帶來的巨大市場被國外電纜巨頭企業所蠶食,但無可奈何。由此來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已經刻不容緩,若不想與廣闊的市場失之交臂,不想長期處在惡性競爭的中低端市場,產業結構持續調整與優化,是必經之路。

 

其次,管理水平落后。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傳統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與同處華東地區的江蘇宜興相比,無為縣的電線電纜企業管理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企業產權結構單一,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不少企業仍然是家族式管理;企業普遍重銷售輕管理,內部管理薄弱。

另外,利用資本市場帶動企業快速成長的意識有待提高。截至目前,無為縣嚴重缺乏上市企業。同時,企業的電線品牌推廣意識不強,缺乏中國馳名商標,沒有一個中國名牌產品,沒有一個國家質量獎企業。

對于品牌意識淡薄的問題,對于業界來說可謂是通病,盡管近年來一直呼吁提高品牌意識,但是目前來看,國內除了遠東、上上、寶勝、恒通等屈指可數幾家企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他企業均屬默默無聞型,而國內電纜企業已達近萬家,由此可見,品牌意識淡薄,讓超過99%的電纜企業淹沒在品牌的海洋中。

第三,市場開拓能力有待加強。據統計,2009年,無為縣電線電纜產業總產值為189億,占全國的2.7%,而宜興同一年的電纜產業總產值高達600億,并且逐步占領高端市場。在出口方面無為縣也存在諸多不足,僅僅通過中石油、中石化及國家大型建筑企業捆綁出口。2009年,無為縣電線電纜產品直接出口僅為22萬美元,而宜興達到2.65億美元,僅相對宜興來說就有如此大的差距,放在全國出口范圍中,更是微不足道。

在開拓市場的過程中,無為縣暴露出嚴重的集中度不高的問題,并且深陷中低端市場競爭。而筆者認為,對于集中度低以及中低端市場競爭的問題,即便是宜興除幾家國內龍頭企業外,同樣面臨如此尷尬境地。放眼全國電線電纜行業,集中度不高已成業內共識,全國排名前10名的線纜企業僅占國內市場份額的7%-10%更是耳熟能詳。而在國外巨頭的競爭壓力下,國內電纜企業深陷中低端市場無序競爭同樣是世人皆知,因此如何打破集中度不高及中低端市場競爭,并非是無為的問題,而是全國電線電纜行業的問題,更是政府的問題。

第四,配套能力不強。電纜行業是一個重料輕工的行業,成品電纜中銅材等原輔材料占了總造價的90%左右。因此電纜上下游及物流、技術、信息等方面的配套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生產成本的高低。

目前,無為縣的電線電纜配套企業雖多,但普遍規模較小,配套產品僅能滿足無為所需的5%-10%。而生產銅導體材料的僅為一家,且實際年產量僅為3萬噸,僅占無為所需銅材料總量的1/10。

而此外所需的原、輔材料都必須從外地采購,再加上物流運輸、公共技術服務和三產服務配套等方面的不足,造成無為電纜企業生產成本的居高不下。

 

原材價格居高不下,漲價纜企苦,跌價纜企亦苦的現象已經不足為奇,另外人力成本優勢不在、應收賬款問題突出、"三角債"問題等,都直接造成電纜行業的生產成本高,利潤率被嚴重擠壓,再加上產生過剩、開工率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電纜生產企業的生存及發展。

最后,裝備研發能力不足。無為縣電纜生產企業普遍落后,全縣僅有3條進口生產線,集中在2家企業中。在2009年,無為縣建成12條35KV生產線,但設備利用率僅有13.4%。在研發上同樣遇到比較突出的難題,企業間存在爭相模仿、自主研發能力不強等問題,人才緊缺,技術投入不足,企業缺乏創新意識等。

另外,骨干企業核心帶動力不強,大企業新上項目科技含量不高,小企業普遍跟風模仿大企業產品,企業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無為縣全行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比重只有18%。重復建設嚴重、綜合素質人才嚴重缺失、研發能力落后等問題同樣是中國電纜行業的通病--目前,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平均投入研發經費不足銷售額的1%。由此不難看出,如何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保持緊密的聯系,以吸收優秀的科研人才;如何提高創新意識,走差異化競爭之路,投入更大的經費用于產品、技術研發已成亟待解決之難題。

從無為縣電纜行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系列問題,可以說百分之百都是國內整個電纜行業所面臨的問題。國內電纜行業的轉型升級已經到了燃眉之急,更是企業做大做強、行業做大做強的必要手段。無論是擴大市場還是提高利潤率,都不是在某個單一方面做足就能實現的,而需要一個綜合的、整體的、有機的發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