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談判最終確定的價格,中歐雙方都做了一定讓步后的結果,不是任何一方的底價,大致在中國企業出價的55歐分及歐盟出價的57歐分之間。
內部人士表示,一開始歐盟拋出了一個比較高的價格,但這一價格的采集依據并不科學,我們拿了很多數據給對方,證明歐盟價格及相應理由是有些問題的。因而后來大家可以逐步達成一個合理的價格。
當前,雖然中國光伏企業正在努力開拓其它新興國家市場,但是這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達到目的。歐盟市場還將作為主要出口市場很長一段時間。
據悉,在95家中國光伏企業與歐委會簽署的最終價格承諾中,設定的價格底線為每瓦0.56歐元,同時設定中國輸歐光伏產品每年總量不得超過7GW(700萬千瓦)。超過上述數量限制或者低于價格底線的部分,將被征收47.6%的反傾銷稅率。
目前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盟的價格大概在每瓦0.5歐元到0.52歐元之間。“實行價格承諾之后,中國光伏產品的售價將提高10%左右,這與征收47.6%的反傾銷稅相比,對出口的影響減少了不少,不過競爭力還是有所削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主任趙玉文表示。
對于中國龍頭企業來說,歐洲市場此前一直站到總出貨量的絕大部分。業內人士表示,近幾年來,中國光伏市場的整體份額一直在提高,而歐洲的市場份額則一直在下降。根據匯豐的跟蹤數據顯示,在全球光伏需求總量表中,歐洲的份額已經從2012年的55%下降到2013年的32%,2014年將繼續下降到26%。而中國的需求則從2012年的13%上升到2013年的27%,2014年預計將達到和歐洲相同的26%。
同時,在此次價格承諾協議文本中,歐盟對中國企業可能采取的如投資轉移(成立海外公司,再出口至歐洲),瞞報光伏產品實際功率、買一贈一(變相降低售價)等“曲線救國”方式,均設置了嚴苛的制約措施及懲罰辦法,對違反政策的企業征收47.6%的反傾銷關稅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