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還需再接再厲

時間:2013-07-30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究其根本還是需要適合市場化發展的產品來支撐,此前國家提出的“市場主導、創新驅動、重點突破、協調發展”16個字的總體要求,強調了市場的基礎導向作用,并把技術創新作為推動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去年6月28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距離今天已有一年多。雖然從全球來看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力度最大,但在這一年多,新能源領域的風頭卻被一家美國的企業搶盡。

早在今年3月份,特斯拉股價大漲并于一季度首次實現盈利,便受到國內相關人士的關注。憑借其每周生產大約400臺ModelS電動車,每輛車的單價高達9萬多美元售價,特斯拉著實讓人羨慕不已。而今年其銷售預計將達2.1萬輛,這一數字與我國花了三年時間示范運營推廣的新能源汽車總和相當。

但話說回來,很少有一家車企能像特斯拉一樣迅速崛起,但與2009年前后的“電動汽車熱”相比,國內車企現階段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情似乎有些冷卻。推廣了三年、規劃正式發布一年之后,我們是時候該總結和思考了。

政策前期搖擺不定基礎設施補貼或加大

在前期投入巨大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國內車企的做法更像是“靠天吃飯”。政策說堅持純電動汽車唯一路線,全國車企就一窩蜂的搞純電動產品;動力電池發展最薄弱,但我們只“信仰”磷酸鐵鋰電池;充換電模式有兩種,從一開始國家電網壟斷的換電模式,再到如今的“充電”為主流,國內新能源汽車路線的發展可謂是一波三折。

對新興事物在其技術發展不成熟的階段,決策部門恐怕確實難以堅持一條路線,有專家就曾建議“政府不要管太多,交給市場來決定”,說的倒是容易但涉及到補貼細則,政府究竟該給哪一種發展路線和產品做補貼,也確實傷透了腦筋。

好的消息是,在實施了三年補貼政策后,針對此前出現的問題和目前市場現狀,新能源汽車發展補貼政策將迎來調整。有消息稱,即將出臺的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最大變動是將不再按技術路線來劃分,而是根據節油率劃分為16個檔次,補貼下限為3000元。從而規避掉技術路線的爭議,用產品實際“節油”情況來申領補貼。

同時,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近日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在充電設施建設方面,政府也將考慮研究制定明確的發展思路和指導意見以及相應的鼓勵政策。”這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的中國是一大利好。

特斯拉中國區銷售總監沈琪就曾經表示:“基礎建設對特斯拉而言不是一個大問題。但長時間不解決的話,肯定也會影響客戶購買電動車的熱情。”

私人消費者推廣:租賃是突破口?

從數據來看的話,我國新能源汽車在私人領域的市場表現更像是點綴。截至2012年底,25個示范城市共推廣示范車輛27400余輛(僅統計符合示范推薦目錄且正在運行中的財政補貼車輛),其中公共服務領域23000余輛,私人購車4400余輛。按車輛種類統計,混合動力客車12100余輛,混合動力乘用車3700余輛,純電動客車(含插電式)2500余輛,純電動乘用車(含插電式)6800余輛,其他車輛2100余輛。

讓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采取觀望的原因不只有“基礎設施”的顧慮,很多消費者對“節能車”或者“新能源車”的概念還停留在科幻電影中神奇的代步工具,或是車展上絢麗的概念車,總以為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

豐田中國執行副總董長征在很多個場合都描述過這樣的例子。“常常有消費者會問起,混合動力的普銳斯需不需要充電?”而事實上作為全球銷量最好的節能車型,普銳斯在國內的銷量也不盡如人意,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還需要更多宣傳和灌輸。

為此,從今年起很多地方開展了電動汽車租賃試點行動,這給了民眾更多的機會接觸新能源汽車。

今年5月清華科技園區項目作為北京市第一個落腳的電動汽車租賃項目,在充電樁選址上優先拿出了數十個“黃金地段”車位。7月29日,杭州首座純電動汽車租賃站開始試運營,年底前將投放1萬輛純電動汽車。在此之前,一嗨租車推行的電動車租賃服務在上海也已開展,未來電動車租賃業務計劃延伸到成都市場。

以北京電動汽車租賃項目為例,其租價與普通燃油車的租金相差無幾。同時,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公共場所、大型社區、4S店周邊、電力公司營業網點以及租車公司附近等地的充電設施將更加完備,為電動汽車出行帶來更大便利,為私人領域推廣前期造勢。

車企需放下浮躁技術驅動進步

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究其根本還是需要適合市場化發展的產品來支撐,此前國家提出的“市場主導、創新驅動、重點突破、協調發展”16個字的總體要求,強調了市場的基礎導向作用,并把技術創新作為推動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為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進程,2012年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組織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工程,重點支持25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項目,包括全新設計開發的純電動乘用車、商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商用車;燃料電池汽車以及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

全新設計開發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由整車企業牽頭,并聯合電池、電機、電控等零部件企業和有關研發單位,形成產學研產業技術創新團隊,進行聯合設計攻關;關鍵零部件主要指動力電池關鍵材料、生產工藝、制造裝備的研究與開發等。

另外,車企在開發新能源汽車時不應閉門造車,需采用多種方式,可以與國際巨頭展開技術合作。例如豐田和寶馬、雷諾-日產和戴姆勒都在新能源領域有相關合作。國內比亞迪和戴姆勒的結盟,為其推出新能源車型注入了技術保障。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