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發展及自動化應用水平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滯后幾十年,按目前的經濟增長形勢可以看出,我國近年來將迎來PLC市場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基于中國經濟穩定迅速增長的現狀,今后若干年內中國PLC市場將保持持續高速增長。
如今在我國工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之時,自動化已成為趨勢。而目前我國的工業企業自動化程度偏低,如機械行業80%的設備仍采用傳統的繼電器和接觸器控制。隨著競爭的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采用經濟、實用的自動化產品對生產過程進行控制,以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實力,而PLC產品正是機械工業領域控制系統的首選,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
我國工業制造業正在進行自動化生產轉型,對各類自動化生產設備的需求不斷上漲。2012年中國PLC市場規模及增長變化趨勢增速下滑原因分析受OEM行業低迷影響,小型PLC下滑非常明顯,大型廠商甚至出現30%以上的下滑。今年PLC的銷售量雖與去年持平,但是由于價格的下跌致使銷售額明顯下降,PLC的單品價格現在只有去年的1/4-1/3。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初步估計目前在我國本土銷售的PLC總量為30~40億元人民幣(不含隨進口主設備配套的PLC),年增長率為15~20%。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初步估計目前在我國本土銷售的PLC總量為30~40億元人民幣(不含隨進口主設備配套的PLC),年增長率為15~20%。ARC咨詢集團公布的研究報告表明,在未來5年內,各行各業對自動化產品領域的資本投資將繼續保持強勁勢頭,某些行業的增長率甚至達到或超過20%。在未來五年內,中國PLC市場的綜合年增長率預計將達到14.1%。PLC中國市場預期以12.4%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增長,市場份額2006年接近7.5億美元;2011年達到13億美元;根據相關權威機構預計,2015年這一市場將超過16億美元。
當前中國PLC市場主要廠商為Siemens、Mitsubishi、Omron、Rockwell、Schneider、GE-Fanuc等國際大公司,歐美公司在大、中型PLC領域占有絕對優勢,日本公司在小型PLC領域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韓國和中國臺灣的公司在小型PLC領域也有一定市場份額,中國大陸PLC廠商的市場份額非常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根據國內媒體對對PLC市場的研究分析顯示,在眾多的PLC品牌中,西門子、三菱、歐姆龍占據優勢,作為傳統的供應商,在很多領域占領先機,擁有約60%的市場用戶份額。
目前,大型PLC的市場主要供應商是羅克韋爾、施耐德和西門子。羅克韋爾大型PLC業務在2011年的市場占有率為33.63%;施耐德作為大型PLC的老牌供應商,在大型PLC市場依舊占有一席之地,2011年的市場占有率為23.53%;西門子大型PLC在2011年市場占有率為21.70%。
長期以來,可編程控制器始終處于工業控制自動化領域的主戰場,為各種各樣的自動化控制設備提供非常可靠的控制方案,與DCS和工業PC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同時,PLC也承受著來自其它技術產品的沖擊,尤其是工業PC所帶來的沖擊。
現在PLC產品可以用于離散、制程和混合式自動化產品領域,也被廣泛用于工業和樓宇自動化領域,并在各個制造行業均保持穩固增長。隨著工業化進程,更多的制造企業認識到了對于更高自動化程度和更高能效的需要,因此越來越多地應用PLC,催生了PLC的廣闊市場。另外,國內經濟與全球經濟的高密度融合,使得更多資本資金被投入到各行各業,以迎合消費者需求,如能源產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同時也為PLC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更多資本。總體上講,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對于PLC供應商來說無疑是有利的。
國產PLC廠商的發展機會在如下方面:
第一,國內的制造業蓬勃發展以及城鎮化推進所引發的大規模市政建設,為國產PLC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第二,國內的開發工程師已經能掌握PLC的核心技術,在開發上不存在很多不可逾越的障礙;
第三,由于開發、制造成本的原因,國產的PLC比國外的PLC具有的成本優勢,這是國外品牌短時間內無法達到的;
第四,國產PLC企業更了解國內的市場環境,更了解本土企業的需求,可以更貼近客戶,并通過定制產品提供更有特色的方案,這也是國外的品牌短時間內無法做到的。
國產PLC廠商還應從如下方面努力:
第一,貼近客戶,充分了解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有特色的方案,盡可能地為客戶降低成本;
第二,嚴把質量關,保證產品的穩定性,贏得客戶信任;
第三,通過培訓、推廣會等形式培養應用工程師群,讓更多的人了解國產PLC、使用國產PLC、熟悉國產PLC;
第四,由于資金等方面的限制,可以先選取部分地區和部分行業作為重點推廣區域,待穩定、發展之后再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