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6月14日出臺的光伏產業“國六條”之后,日前,《國務院發布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再度給光伏產業希望,明確提出2013年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GW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GW以上,意在通過國內市場消化產能。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解釋說,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GW意味著國內光伏約一半的產能有了去向,再加上一定的出口量,國內光伏產業的生產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
自2011年歐美“雙反”以來,光伏業陷入困境。產能過剩、資金鏈緊張、融資渠道變窄困擾著各大企業。雪上加霜的是,今年6月,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的初裁結果出臺,從6月6日起,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8月6日后稅率為37.3%到67.9%,平均值為47.6%。
6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支持光伏產業走出困境的六大措施,被視作光伏業的“國六條”,給國內光伏產業打上了一劑“強心針”。而光伏新政的全面出臺,無疑將進一步激活國內的光伏市場。值得注意的是,《意見》規定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的政策:根據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通過招標等競爭方式發現價格和補貼標準。根據光伏發電成本變化等因素,合理調減光伏電站上網電價和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孟憲淦預計,光伏電價補貼政策有可能8月份會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