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實中的憂慮
■高檔數控機床及所用的刀具絕大部分靠德、日、美、瑞士等機床強國進口。
■作為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功能部件進口量更大幅度提高,機床主軸用的高精度軸承幾乎全部進口。
到目前為止,高檔數控機床及所用的刀具絕大部分靠德、日、美、瑞士等機床強國進口。中國高速發展的汽車工業與國防工業重點工程所需的數控機床,拉動了國際機床強國的發展。國內機床企業所需的一些高檔數控與精密機床多采用進口機床,中檔數控機床競爭不過臺灣地區、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中等機床制造國家。從2012年機床進口數據來看,數控機床進口額增加6.03%,盡管中國機床工具協會的統計,重點聯系企業新增訂單連續22個月負增長。作為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功能部件進口量更大幅度提高,機床主軸用的高精度軸承幾乎全部進口。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世界著名機床工具企業在華都有經銷商、生產基地(用SKD辦企業以避稅)。如美國哈挺公司,專業生產小型數控車床及加工中心,近年快速擴大在華生產能力,計劃從月產100臺增加到300臺,并在全國各地設立十余家具有4S店性質的銷售服務店。北京Fanuc合資公司,這幾年在華最高年產量為5.2萬套各種數控系統及伺服、主軸系統,現在準備搞新的一期工程,達到月產兩萬套的能力,并細分市場,進行二次開發,增加相應的銷售服務人員。
雖然我國大型機床生產企業在國際機床企業排名靠前,如沈陽機床集團排名第一,大連機床集團排名第四。從面子工程看,中國機床工業己躍居世界第一位,但業內人士及用戶自己心里都有一桿秤。如處在世界前十位的德國DMG公司是由三家機床廠聯合組成,每個廠僅有二三百人或稍多一些,總計才有近千名員工,與沈陽機床集團、大連機床集團擁有員工數以萬計相比,是喜還是憂呢?
我國機床工具工業走了一條與世界各機床強國不同的路子,是求大求全,不專、不精、不強的企業發展路子,還是中(小)而專,專而精,精而強的模式?因為機床工具行業品種繁多,屬小批、成批生產范疇,要靠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經驗積累,要有一批熟悉用戶工藝及機床結構的技術人員與擁有技術訣竅的技師及專業技術工人。
孰優孰劣,市場及用戶將取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二、改變現狀的思考
■要熟悉“衣食父母”用戶的現實需求與潛在需求,并與這些用戶的要求同步發展。
■要把可靠性、精度一致性、精度保持性放在首位。
1.深入了解“衣食父母”用戶的現實需求與潛在需求,要把可靠性、精度一致性、精度保持性放在首位。
作為在機床行業工作幾十年的老機床工作者,我提出改變目前局面,就要熟悉“衣食父母”用戶的現實需求與潛在需求,并與這些用戶的要求同步發展。不能僅僅局限在機床工具產品幾個性能指標上,不追求不切實際的“高指標”。
機床工具企業應長期跟蹤及了解自己產品,特別是產品在用戶使用實踐情況,要很熟悉并懂得用戶使用工藝,包括機床、刀具、量具及切削原理。一來幫助用戶排除使用過程中的障礙,二來通過多次PDCA方法反饋,對機床工具進行改進、提高、完善,使機床工具產品在用戶心中扎下根,成為忠誠的用戶。機床的可靠性,加工精度的一致性,精度保持性等只有通過這樣的艱苦努力才能得到解決。國外有名的機床工具行業也是經歷過這段歷程的,誰違背這個規律,誰就自食苦果。標準是提高機床可靠性、精度一致性及精度保持性等質量的“牛鼻子”,必須與國際接軌,而且要強制執行。到目前為止,機床的可靠性標準都沒有,不進行考核,這不是很奇怪嗎?
2.機床產品必須得到用戶的首肯。
各種機床展覽會、新產品,包括政府各“專項”資助的高端數控機床,琳瑯滿目。但不少僅是樣機、樣品而己,要變為商品,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到用戶使用實踐中得到驗證,并被用戶首肯就更加困難了。因此,新產品產業化是一個坎,這個坎比研發新產品更困難,有時甚至在產業化中就被淘汰了,有的還需要脫胎換骨,推倒重新設計。但個別機床工具企業出了一個新產品,特別是“專項”新產品,就“報喜”,報紙上有名,電視臺有聲,自我感覺良好,他們不知道沒有用戶使用實踐的考驗,沒有用戶的首肯,不繼續不斷改進、完善是沒有用的。這種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最后害了國家,害了用戶,最終害了自己,永遠不會鳳凰涅?的。
3.建立早發現早解決機制非常重要。
前幾年豐田汽車公司出現了嚴重的“召回門”事件,豐田公司領導立刻決斷在質量管理系統成立EDER(早發現早解決在用戶出現的問題)部門。作為精益生產、準時化管理創造者的豐田公司尚且這樣重視用戶使用過程中的問題,何況我們機床工具企業呢?我們很多機床企業生產的品種太多、太雜,沒有分析自己在競爭中的優勢與劣勢,在市場中找準自己的定位,而且忽視細分用戶市場的需求特點,缺乏進行個性化服務和有針對性的創新。我在用戶中調查研究時經常聽到用戶對售后服務的不滿意的聲音,有問題時制造廠遲遲不能解決。這樣怎么能獲得“衣食父母”的信任呢?
綜合以上思考,只有為“衣食父母”解決問題,讓他們在使用國產機床時也能產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才會有機床工業的出路,才會有機床企業的效益,才能持續地發展下去,并且經營得更好,這就是制造商與用戶的“雙贏政策”。
我的這些思考與機床工具行業領導進行了溝通,得到的回答是:目前機床工具行業考慮的是吃飯問題,你說的意見要由總理來考慮。這個領導把目前行業存在的問題統統推給總理來解決。不為國家分憂,不為企業解憂,不為“衣食父母”的用戶解決問題,“衣食父母”會給你飯吃嗎?從這位領導說出這句話分析,在他的腦子中似乎已找不到出路了!我的這些思考目前還沒有得到機床工具行業的認可,可見機床工具行業創新發展之艱難。
三、機床工具行業的出路
■不要忘記上層建筑的創新,以促進新生產力的發展。
■方案經用戶首肯以后,還要成套提供裝備及安裝調試,直到生產出合格產品為止,并且要為用戶提供終身優質維修服務。
縱觀氣勢恢宏的機床工具展覽會,有一批有骨氣的企業令人耳目一新,如濟南二機床、秦川機床及星火機床等企業,排除干擾,踏實前行。秦川集團董事長龍興元同志提出,企業不僅要考慮技術創新,更要考慮模式創新來促進企業持久地發展下去。我補充一點,不要忘記上層建筑的創新,以促進新生產力的發展。上世紀60年代初期,原機械工業部局領導就一直強調機床是工作母機,要起到機械工業用戶總工藝師的職責,這些指導思想刻骨銘心。用現代術語,即龍興元所講:為用戶提出“成套解決方案與系統集成”。我又補充說,方案經用戶首肯以后,還要成套提供裝備及安裝調試,直到生產出合格產品為止,并且要為用戶提供終身優質維修服務,這才能建立起機床工具行業在用戶心目中的信心,否則一切都是空話。
國際四大機床展覽會的歐洲國際機床工具展覽會(EMO)每兩年輪流在歐盟國家出展,最近坊間流傳著EMO在歐洲不舉辦的年份,其展覽公司會同新加坡、香港的有關單位,在上海舉辦國際機床展覽會。如傳聞是真,是世界四大國際機床工具展覽會中的“兩大”,即“北京國際機床工具展覽會”與“EMO”輪流在北京與上海出展,同時在中國市場競爭。可見,中國機床工具市場之龐大,眾目睽暌,其帶來的后果無法估計,希望機床工具行業的同仁們要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