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滬指收報1963.24點,下跌109.86點,跌幅5.30%;深成指收報7588.52點,下跌547.53點,跌幅6.73%,兩市近200家個股跌停。此次A股下跌,表面上看是因為資金面趨緊,但是實質上影響因素仍然是中國經濟增幅放緩,“錢荒”只是一個現象。中國股市自6000點下跌后一直未能迎來新一輪上漲。中國經濟實際上陷入了嚴重的“衰退期”。
不僅是中國,當前全球經濟下滑嚴重,且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刺激手段已幾乎用盡。經濟衰退首先會打擊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使得貿易保護主義頻發,政府扶持力度大幅減小,光伏行業受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極大。這使得光伏產業未來市場增長存在變數,甚至很有可能出現負增長,因為政府無錢可補,或者政府資金無暇顧及奢侈而又空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未來幾年,全球下調對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是必然趨勢,意大利、西班牙、德國等歐洲國家都會不遺余力的削減補貼,單個國家光伏需求量會維持在3GW左右。中國對分布式光伏產業的大力扶持反而會淪為另類,靠高補貼和消耗大量地方財政來催生光伏市場,這種做法如同給行業注入激素,短期有效果,卻不具備發展的可持續性。
全球光伏市場的疲軟一部分原因是自我產能過剩,但全球經濟衰退也是主因,而且由于經濟不景氣,光伏行業的疲軟期將會被延長好幾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成長等特點,這些特點也意味著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其成長過程,特別是萌芽幼稚期會遭遇融資難的問題。而銀行的金融支持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銀行資金緊缺,“錢荒”問題困擾很多中國大型銀行。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認為,當前貨幣政策并非收緊,社會融資總量增速較快,但資金并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而是部分進入產能過剩行業,此外部分資金被用于早期的還本付息,資金大量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沒有進入實體經濟。
雖然國務院領導表態,金融機構要緩解光伏行業融資困難,但現在恐怕即便光伏行業運作正常,銀行也未必有能力做到這一點,更何況針對一個弊端頻發的行業,銀行其實早已失去信心。
全球經濟衰退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還產生另一影響,即貿易保護措施涉及的金額越來越大,影響范圍也呈擴大之勢。歐盟美國也加大了對新興經濟體的貿易保護措施。光伏“雙反”問題歸根結底是貿易保護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打破了全球光伏供需現狀,將逼迫中國中小型光伏企業退出市場。
戰略性新興產業就是國家需重點扶持的產業,當全球經濟極度低迷,各國政府關懷減少時,對于光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來說,在經歷了“臺風來了豬也會飛”輕松賺錢時期后,突然陷入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滑、小微企業瀕臨倒閉的境地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中國光伏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發展“良機”,地方政府紛紛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很多政策甚至高的離譜,具有炒作和變相扶持定點企業的嫌疑,很可能使得光伏由一個泡沫轉向下一個泡沫。不管是地方還是中央,都沒有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正確的認識,或者中央政策是好的,無奈與監管不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起了規模,卻沒有發展起技術和市場,只是簡單的橫向復制。而且,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扶持資金被肆意挪用,地方政府推潑助瀾,使得每個國家看重的產業到最后都淪為了“杯具”。
當前,中國經濟全線后退,政府財政收入大幅減少,實際上政府也不知該如何扶持中國所謂的戰略性產業。財政扶持力度偏小,對行業影響猶如蜻蜓點水;反之,財政扶持力度過大,政府已經變得有心無力。中國光伏分布式政策遲遲未出臺,恰恰體現出了政府在扶持光伏方面的這一矛盾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