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15日,由新能源商會主辦的“第七屆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暨博覽會”在北京舉行。來自新能源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人士匯聚于此,探討我國新能源未來發展路向。正面臨行業困境的光伏產業無疑是此次論壇的焦點。而出口多元化、開辟國內市場、發展分布式利用和發展光熱發電產業成為業界救市的呼聲。
“目前,光伏產業正處于一個整合和創新的時代,企業應通過創新求得新的發展優勢,通過合作來開拓新的市場。”在近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與會的光伏業內人士在產業低谷中宣示了他們的信心與責任。發展分布式利用、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也成為企業共同的呼聲。
對歐出口比重降低
此次峰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光伏制造業集中度大幅提高,多晶硅產量前五位的企業產量已占到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三左右,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預計今年全球的多晶硅產量將達到22萬噸。其中,我國多晶硅產量將達8萬噸。
1至4月,受市場政策和電力成本因素影響,相關企業陸續開工,多晶硅產量逐步上升。同時,價格開始回暖,從最低的16美元/千克回升至19美元/千克以上;進口仍然保持高位,主要進口來源國仍然是韓國、美國、德國等國家。其中1至4月,從韓國進口的比例最大,接近30%。
出口方面,去年光伏產品的出口比前年略有增長,但出口額下降43.3%。前年出口221億美元,去年出口額只有127.9億美元。今年1至4月延續了這一趨勢,仍然是增量不增收。但同時,出口開始多元化發展,對歐洲的出口比重逐漸降低。據了解,去年,我國對歐洲市場的出口占比接近70%,而1至4月已降至50%左右。與此同時,對日本、印度、以色列等亞洲國家,美國、南非、澳大利亞等國家出口額增大。
“整個光伏產品出口市場正在向多元化發展,盡管歐洲仍然是我們出口的第一大市場,但是總體份額已在下降。”
光伏行業協會正在籌建
在此次峰會上,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表示,該聯盟正在加快行業組織建設。“我們正在有關部委支持下,在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基礎上籌建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歡迎有關組織、企業加入。”據了解,籌建中的行業協會的工作規范已在制定中。據記者了解,相關的行業組織、企業已經收到了邀請加入行業協會的文件。由于尚需得到民政部門的審查批復,行業協會何時正式成立尚無具體“時間表”。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是在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下于2010年5月成立。
在今年5月上旬舉行的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第四屆會員大會上,該聯盟宣布正式啟動行業協會籌建工作。此前有媒體曾披露,籌建中的行業協會理事長將由保利協鑫董事長朱共山、英利新能源董事長苗連生和晶澳太陽能董事長靳保芳等業內巨頭擔任。
組建全國范圍的行業協會一直是業內人士的期望。此前,由于沒有統一的行業組織,代表中方與歐盟進行“雙反”案磋商的是從事機電產品進出口貿易及相關活動的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面對當前光伏產業的困境,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只有在全國性的行業協會強有力的支持和協調下,才能解決光伏產業無序競爭和盲目擴張等問題。
此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王勃華也建議,光伏企業還應統籌兼顧,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并行發展,不能只片面追求國內市場。“短期內,我們的國內市場還消化不了過剩的產能,所以在相當的一段時期內,還需要依靠國外市場。但是在國外市場方面我們要分兩步 走,一方面鞏固傳統市場,另一方面要開拓新興市場。”“開發國內市場,在加快推進發展分布式利用的同時,我們還要有序推進地面式光伏電站的發展。”王勃華說。
樹立“光伏消費”觀念
面對已在開啟的國內市場,光伏企業也把更多的視角瞄準了日益興起的分布式利用市場。在全國各地的個人光伏項目風起云涌般的建成投運的同時,行業內外也對個人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存有懷疑。
由于投資較大,且成本回收期長,個人光伏電站的經濟性和實用性廣受詬病。也因此使目前從事個人光伏項目投資建設的業主多集中在行業內的從業者或環保人士,并未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少企業人士都極力呼吁,媒體、普通百姓應 轉變觀念,使光伏產品的分布式利用在國內能推廣的更為迅速。
恒基偉業董事長張征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往的個人電站建設多被看成是一種投資行為,這個觀念需要適時的改變。“一個個人光伏項目建成后,大家都在幫業主算投入的錢要發電多少年才能把成本收回來。這種計算其實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就比如你買一個冰箱,你是不會考慮用過多少年才能收回投入的成本的。從理念上變投資行為為消費行為,這樣才能真正得把市場建立起來。”張征宇的觀點契合了大多數與會企業人士的看法。但同時,另一位與會的業內人士也對記者表示,這種觀念的轉變確實需要一些時間。
“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采取更多的扶持措施,把市場推動起來,使產業盡快的進入零補貼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