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12年《BP世界能源統計》,以目前發現的儲量和開采量計算:地球上的石油僅可供使用數十年,煤炭僅供使用二百多年。我們急需一場革命,我們更需要清潔的、可再生的能源——生物質能源,也是唯一的可再生的碳源。
生物質能源,一個新鮮陌生的詞匯——它是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提及的戰略性新型能源。說是新能源,其實,我們對它一點也不陌生,億萬年前,燧人氏鉆木取火,明亮的火焰在燧木枝上跳躍,人類從此學會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煉,生物質能源,它也是千萬年來人類一直使用的原始能源。新時代吹響了生物質能源深度開發利用的號角,讓古老的原始能源煥發出新的活力。
2013年6月4日下午三點,在湖南給力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給力能源)23樓會議室內,一幅湖南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的“千億產業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數據支撐的千億產業
近年來,隨著玉米乙醇等能源的研發成功和推廣,像種植糧食一樣種植能源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便宜又潔凈的生物質能源被認為是應對能源與環境雙重危機的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第一代生物質能源由于存在與人爭糧、與糧爭地的問題而被許多國家叫停,更加經濟可行的第二代生物質能源應運而生。
第二代生物質能源,實際是將生物燃料的來源從玉米等糧食作物,變更為秸稈、農作物殘渣、竹木屑等農林廢料,以及城市生物垃圾等尋常意義上的“廢物”。給力能源生產的生物質燃料,正是第二代生物質能源科技成果的新應用。
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給力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建初對生物質能源的未來充滿信心。“湖南每年的生物質再生能源原料超過1億噸,產業化之后產值可以突破千億。”
千億目標絕不是在夸夸其談。我省是農林大省,生物質資源非常豐富,具有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源的良好條件。
我省農作物播種面積約8000萬畝,據估算,年產農作物生物質約4000萬噸。此外,農產品加工廢棄物,包括稻殼、玉米芯、花生殼、甘蔗渣和棉籽殼等,也是重要的生物質資源。據統計,農產品加工廢棄物量在1000萬噸以上。
湖南省林地面積達到0.102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57.34%,森林蓄積量達到4.29億立方米,每年通過正常的灌木平茬復壯、森林撫育間伐、果樹綠籬修剪,以及收集森林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等,可獲得生物質約3500萬噸。另外,不宜發展農業的廢棄土地資源,可以開發為生態建設種植能源植物的土地資源,預計可產生生物質量約為500萬噸。今后隨著造林面積的擴大和森林覆蓋率的提高,生物質資源量將會不斷擴大。
我省目前每年可產生城市生物質垃圾量約為2000萬噸,今后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可轉化為生物質資源的垃圾量還會不斷增加。
給力能源總裁助理、戰略辦主任謝琦給我們算了一筆經濟賬。湖南的生物質資源量超過1億噸。按照1億噸估算,可產生物質成型燃料7000萬噸,按市場價1200元/噸計算,產值超過840億元。
如果將成型燃料進行碳化深加工,可產生生物質環保炭2800萬噸,產值超過1000億元,碳化過程中還可產生木焦油50萬噸,產值超過200億元,可燃氣560億標立方,產值超過300億元。深加工生產過程中還會產生如木醋液等附屬產品。深加工后僅環保炭、木焦油、可燃氣三項總產值就超過1500億元!
如果對環保炭、木焦油進行再次深加工,可應用于醫療、環保、土壤綜治等領域,如可生產蚊香、煙花、炭雕、血液透析劑、防腐劑、防蟲劑、工業油等,其增加的附加值不可估量。再者,生物質成型燃料的加工設備生產、生物質燃料利用設備生產、合同能源管理、物流等產業鏈發展方興未艾,市場價值巨大。
名副其實的新興產業
在能源短缺、環境破壞的今天,加大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對緩解我國能源緊張,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戰略選擇。這將對維護我國能源安全,保持我國能源自給率,改善能源結構發揮重要作用。目前,中國能源的基本狀況是:資源短缺,消費結構單一,石油的進口依存度高,形勢十分嚴峻。因此,今后在厲行能源節約和加強常規能源開發的同時,改變目前的能源消費結構,向能源多元化和可再生清潔能源時代過渡,已是大勢所趨,而在眾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中,生物質能源的規模化開發無疑是一項現實可行的選擇,開發潛力與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按照我省生物質資源產業化后實現產值千億元的構想,我省的生物質能源利用量將達6000萬噸左右的標準煤,可滿足全省目前能源消費量的30%。“湖南現在的生物質資源產業化之后,相當于湖南每年發現并開采一個6000萬噸的煤礦。”于建初的這番話,讓本刊記者深受鼓舞。
開發利用生物質能資源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生物質能源,特別是農作物秸稈、林業剩余物,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無論是用于發電還是生產液體燃料,都是廢物利用,可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的附加值,有效增加農民收入。一般來講,每畝地平均可以產生約1噸秸稈,如果每噸秸稈按售價300元計算,相當于每畝地凈增加收入300元,如果每戶農民有10畝地,就可以增加收入3000元。
2012年,給力能源已處理農林廢棄物近10萬噸,僅秸稈收購一項,每年就可為當地農民帶來近4500萬元的收入。公司在洞庭湖地區已經建立原材料收購網點34個,為當地農民提供了260多個就業崗位。按照給力能源的構想,將湖南生物質能源產業打造成千億產業后,僅收購生物質原料一項,每年流向農村的資金近300億元,可解決近30萬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
開發利用生物質能資源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對環境造成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于建初看來,資源短缺、環境破壞、氣候變化是當前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同時也帶來了綠色低碳環保產業的商業機會。這也是他三年前進入生物質能源行業的初衷。
生物質能屬于清潔能源,替代1噸標準煤還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493噸,二氧化硫8.5公斤。生物質鍋爐二氧化碳排放量為每立方米30毫克,僅相當于燃煤鍋爐每立方米500毫克這一國家排放標準的6%;煙塵排放量為每立方米30.7毫克,不足國家規定排放標準(每立方米80毫克)的四成。雖然生物質在燃燒過程中也釋放二氧化碳,但由于生物質在生長期間要吸收二氧化碳,普遍認為生物質能利用對環境的影響是中性的,其能源利用可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生物質與煤混合燃燒,還可以顯著降低二氧化硫排放。另外,垃圾發電、有機廢棄物生產沼氣發電,可以減少城鄉有機廢棄物的污染,改善城鄉生產生活環境。所以,加大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對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于建初介紹說,給力能源始終把推進節能減排作為重要的業務發展方向,并不斷加大在這個領域的研發投入。目前,公司在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加工機設備制造方面已經取得許多突破,不少科學技術在國內已經處于領先地位。
頭雁領航的朝陽產業
省人大研究室主任劉永學帶領室里一行人到給力能源考察時感慨萬端:“給力能源做的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業,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源是完全符合兩型社會發展要求的。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綠色能源、新農村建設等這些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給力能源都響應了并且成了一個忠實的實踐者”。
省人大財經委就湖南省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姚茂椿副主任帶領調研組來到了給力能源總部。姚主任十分看好給力能源:“火車要靠車頭帶,發展要靠龍頭帶,龍頭企業對于以點帶面,推動生物質能源產業做大做強,打造湖南生物質能源千億產業集群具有重要意義。”
給力能源——湖南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生物質成型燃料產品質量《湖南省地方行業執行標準》制定企業、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省高新技術企業、湖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中國中部農林廢棄物能源化利用產業聯盟常務會長單位,湖南省生物質能源協會會長單位。擁有注冊資金5020萬元,生產基地面積500畝,在省內外設立了14家子公司,公司總資產過2億元。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近億元,預計2015年超過10億元,是名副其實的行業領頭雁!
為了讓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生物質能源煥發產業魅力,為湖南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給力能源啟動“環洞庭湖綜合治理工程——年產100萬噸生物質成型燃料”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了環洞庭湖項目總部(岳陽平江縣)以及洞庭湖周邊20多個縣市的布點建廠規劃工作,項目總投資7億元。項目建成后可望年產100萬噸生物質成型燃料,能實現環洞庭湖地區超過400萬畝棉田棉桿的綜合利用,可實現年產能15億多元,安置就業農民超過5000人,可直接為農民增收2億元,可供1000多臺10噸蒸汽鍋爐長年供氣,可節省標煤100多萬噸,可減排二氧化碳300多萬噸,二氧化硫1萬多噸。
生物質氣電聯供項目是給力能源另外一個具有戰略性意義的產業布局。是利用國家發展“綠色能源示范縣”的契機,開發復制綠色能源示范縣的氣電聯供項目。目前,給力能源已成功拿下桃江縣的氣電聯供項目,該項目總投資9252萬元,在桃江工業園征地,實施氣電聯產,年消耗生物質6萬噸,年供氣730萬立方米,每年可實現6000多萬元的銷售收入,可實現凈利潤2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