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型納米電化學發光生產傳感器誕生中國科學院

時間:2013-06-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如今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利用高比表面積的一維納米材料,制備出一種更加靈敏的電化學發光納米生物傳感器。該項研究也為低維納米材料制備生物傳感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驗依據。

納米技術的介入為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活力,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利用高比表面積的一維納米材料制備出一種更加靈敏的電化學發光納米生物傳感器。
  
生物傳感器(biosensor)對生物物質敏感并將其濃度轉換為電信號進行檢測的儀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識別元件(包括酶、抗體、抗原、微生物、細胞、組織、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質)與適當的理化換能器(如氧電極、光敏管、場效應管、壓電晶體等等)及信號放大裝置構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統。生物傳感器具有接受器與轉換器的功能。
  
目前,包括傳感器在內各電子類產品都在向微型化進軍。如今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利用高比表面積的一維納米材料,制備出一種更加靈敏的電化學發光納米生物傳感器。該項研究也為低維納米材料制備生物傳感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驗依據。
  
據中科院相關人員介紹,生物傳感器是用固定化的生物體成分,如酶、抗原、抗體、激素等,或者是生物體本身的細胞、細胞器、組織等作為傳感元件制成的傳感器。按所用分子識別元件的不同,生物傳感器可分為酶傳感器、微生物傳感器、組織傳感器、細胞器傳感器、免疫傳感器等;按信號轉換元件的不同可分為電化學生物傳感器、半導體生物傳感器、測熱型生物傳感器、測光型生物傳感器、測聲型生物傳感器等。其中,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由于具有體積小、分辨率高、響應時間短、所需樣品少、對活細胞損傷小等特點,廣泛應用于醫藥工業、食品檢測和環境保護等領域。
  
如今,納米技術的介入更是為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活力。納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應、表面效應、量子尺寸效應及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使得其表現出奇異的化學、物理性質。例如常見的碳納米材料,特別是碳納米管、石墨烯等,就表現出優良的力學性能、導電性能、表面性能及獨特的電化學性質。此前,研究人員就曾用瓊脂糖將葡萄糖氧化酶和連接了二茂鐵的單壁碳納米管固定在玻碳電極表面,實現了對葡萄糖的快速靈敏檢測。碳納米管的引入還能夠顯著提高電化學敏感膜中電活性物質的氧化還原可逆性,同時消除了溶解氧對測定的干擾。納米材料應用于電化學生物傳感器領域后,不僅提高了傳感器的檢測性能,而且提升了傳感器的化學和物理性質以及它對生物分子或細胞的檢測靈敏度,檢測時間也得以縮短,與此同時還實現了高通量的實時分析檢測。
  
近年來,隨著生物科學、信息科學和材料科學發展成果的推動,生物傳感器技術飛速發展。但是,芯片生物傳感器的廣泛應用仍面臨著一些困難,今后一段時間里,生物傳感器的研究工作將主要圍繞選擇活性強、選擇性高的生物傳感元件;提高信號檢測器的使用壽命;提高信號轉換器的使用壽命;生物響應的穩定性和生物傳感器的微型化、便攜式等問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