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產PM2.5儀器未來幾年將搶回市場主位

時間:2013-06-19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目前廣東有120個國控(省控)空氣監測點,按國家要求1個站點必須配備1套PM2.5監測儀器,3個站點要備用一套。截至2012年底,已有62個點完成安裝,除國控空氣監測點外,部分城市根據自身需求會額外設置PM2.5監測點位,如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地。

2013年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被霧霾籠罩,催發了PM2.5監測儀器的市場;近幾日,部分城市因秸稈燃燒,產生的PM2.5污染,再度成為民眾擔憂的問題,而PM2.5的有效監測則成了接下來該領域儀器研發的關鍵,尤其是國產PM2.5檢測儀器的研發,亟待突破瓶頸。惡性環境污染事件的增多推動環境監測產業快速發展,但外資企業長期占領以PM2.5監測為代表的高端市場的情況也引發了眾多思考。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秘書長李苑彬表示:“中國本土PM2.5儀器有望在3到5年內搶回國內市場主動權。”

PM2.5是指對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體顆粒或液滴的總稱,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其主要來源還是人為排放,一部分來自工廠、城市生活和機動車直接排放的煙粉塵,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大氣中的顆粒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VOC)等污染物經光化學反應產生的二次污染物。究其來源,主要有機動車尾氣,石化、醫化及噴涂廢氣,火電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煤煙塵,餐飲油煙,建筑、水泥及道路揚塵等。

PM2.5如何監測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中國華北、黃淮、江淮、江南等中東部地區持續出現霧霾天氣,多地PM2.5濃度直逼極值,遭受嚴重空氣污染。面對“曠日持久”的灰霾天氣,環保部要求中國各地嚴格檢測,以防治細顆粒物為重點,嚴控大氣污染。

近日,一大波秸稈燃燒產生的空氣污染,席卷各農業生產大省,給民眾的生命健康和出行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和影響,安徽一地區的PM2.5的監測儀甚至出現接近爆表的數值。那么我們無法細辨的PM2.5,相關部門的監測人員是如何得到有效數據的?以一地區的監測點為例子,讓大家認知檢測過程。

我國某地區環保局監測子站的屋頂上,豎立著幾根采集空氣樣本的采集管,采集管與監測站的監測設備相連,空氣進入管道后,空氣中的顆粒將被“篩選”,大的顆粒沉淀下來,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將進入儀器,這便是最近很受關注的細顆粒物PM2.5。

PM2.5的監測原理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類似,是通過濾紙上的樣本進行分析監測。而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監測儀器里面的白色濾紙帶上緊密排列著硬幣大小的黑色圓點。PM2.5等信息會以黑點的形式打印在紙帶上,紙帶上的黑點每小時形成一次,通過自動分析最后轉化成數據。這個數據就是特定時段內空氣中PM2.5的濃度值。

PM2.5推動環境監測儀器市場擴容

近年來惡性環境污染事件的增多推動環境監測產業快速發展,但外資企業長期占領以PM2.5監測為代表的高端市場的情況也引發了眾多思考。

可以看到,自從2011年PM2.5越來越多地進入公眾視野之后,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環境監測的進程,全國各地紛紛于去年開展了PM2.5的監測工作。2012年,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曾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內要建設近1500多個PM2.5監測點位,前期投入將超過20億元,同時PM2.5檢測儀器的使用壽命為3年左右,后續還將有持續的新增需求。

盡管PM2.5監測工作已經獲得較大的進展,但目前監測PM2.5數據的主要是一些一、二線城市,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三四線城市能源消費和機動車保有量都會出現快速增長,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與揮發性有機物導致細顆粒物、臭氧、酸雨等二次污染呈加劇態勢,環境監測向三四線城市覆蓋的趨勢將隨著城鎮化的進程同步推進。

目前中國已經構建了涵蓋內陸、海洋以及空間三位一體的環境質量監測體系,監控了包括大氣、水、土壤、輻射、噪聲、海洋、區域生態環境等在內的一系列環境問題,中國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也推動著環境監測儀器產業的水漲船高。

PM2.5設備多進口五年內國產儀器或趕超

直徑不到頭發絲粗細1/20的PM2.5,不僅能覆蓋中國143萬平方公里土地,還能拉動數十億元PM2.5監測設備、百億元環境監測儀器甚至萬億級別的環境治理投入。但有一個現實也不得不擺在儀器商面前,以廣東為例,在廣東省投入使用的PM2.5監測儀器中,美國品牌占了95%以上。

目前廣東有120個國控(省控)空氣監測點,按國家要求1個站點必須配備1套PM2.5監測儀器,3個站點要備用一套。截至2012年底,已有62個點完成安裝,除國控空氣監測點外,部分城市根據自身需求會額外設置PM2.5監測點位,如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地。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曾表示,根據《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國內要建設近1500多個PM2.5監測點位,前期投入將超過20億元。正好印證了李苑彬的推算。此外,PM2.5監測點位的運行費用和維護成本也需考慮。李苑彬粗略估計,這兩部分成本占到PM2.5監測點位配置總成本的30%到40%。

事實上,中國PM2.5監測儀器市場的崛起僅用時兩年。也正由于市場來得太快太突然,國內儀器商在技術和人才配備上掉了鏈子。中國本土PM2.5儀器有望在3到5年內搶回國內市場主動權。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