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生活所產生的污水可經污水處理廠凈化處理,但遺留的污泥消納一直是個業內難題。日前,我市建成的國內首條半干化焚燒污泥處理線進入全面試生產,240噸的黑臭污泥通過“回爐再造”,變成20噸可用作生產紅磚的灰渣原料,實現污泥處理無害化。
像烙薄餅一樣干化污泥
昨日,記者來到位于龍灣藍田工業區的溫州中環正源水務有限公司污泥處理廠。方方正正的廠區占地20畝,總投資近11587.2萬元。由于全程采用自動化管理,偌大的生產車間內難覓人影,“工作人員會每隔2小時對設備做一次巡查。”污泥處理廠廠長林海說道。
“處理的主要環節包括干化、焚燒和環保尾氣處理,”林海介紹說,“干化就是通過熱蒸汽令原本含水率在80%的污泥脫水至30%,原理就像烙薄餅皮。”隨后,經過干化的污泥再進行焚燒處理,“焚燒爐內的溫度在850℃以上,中心溫度更高達900℃。”林海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在焚燒爐內人為制造沙塵暴,不斷地控制送氣,而污泥就在爐內翻騰逐漸被燒紅直至成為殘渣。”
黑臭的污泥經過焚燒爐的處理,蛻變成奶粉狀的暗紅色灰渣,約占原污泥量的10%,目前由專門的企業回收用以制造環保建筑材料。“我們曾將灰渣送往杭州接受毒性浸出試驗,均符合相關標準。”林海說道。
焚燒產生的蒸汽用以干化污泥
值得一提的是,污泥處理廠的兩條生產線還頗為環保、節能。林海介紹說,污泥干化處理產生的臭氣等有毒物質,冷卻后連同空氣一起被送進焚燒爐內幫助燃燒。“冷卻所用的是經過污水處理廠凈化后的中水。”林海介紹說,一條生產線每小時冷卻就需要50-60噸中水,“若是用自來水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另外,污泥焚燒殘渣一方面會成為灰渣留存下來,而焚燒過程所產生的余熱同樣不會浪費。“高溫蒸汽會被輸送至干化設備內,作為干化所需的熱蒸汽。”
焚燒尾氣含微量二氧化硫、重金屬等成分,在經過脫硫、活性炭吸附、除塵等一系列環保處理后,尾氣達標排放,飛灰則連同此前的殘渣被用作多孔磚的生產原料,實現污染物的閉合處理。
將打造成環保教育基地
在業內,污泥消納一直是個難題,因而溫州開建國內首條半干化焚燒污泥處理線的消息一經傳出,隨即引起業界專家的“特別關注”,前來參觀的國內外專家、企業絡繹不絕。
“難度大,整個污泥處理線包含25個系統,各種技術融合在一起,很多都還是非標設備,無處可借鑒,只能靠大家去摸索。”林海說,“目前干化和焚燒兩個核心設備仍采用日本技術,但項目整體投資不到日本同類項目投資的1/80,處理效果并未縮水。”
目前,該處理線已開始接收市區中心片和東片兩個污水處理廠的全部污泥,進入全面試運行階段。據介紹,污泥處理廠設計日處理含水率80%濕污泥240噸,可煉出20噸左右的灰渣。
“此前對污泥都是采取填埋,易造成二次污染,而污泥處理線可對市區80%的污泥實現無害化處理,”據該項目業主溫州中環正源水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處理線的投用不僅能填補我市城市基礎設施的空白,對國內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也有借鑒意義。”
與此同時,為了吸附部分排放至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廠區目前正加緊植綠,“月底即可完成,到時廠區的綠化覆蓋率將達到30%。”該負責人表示,污泥處理廠今后還將被打造成我市一個環保教育基地,環保講解員的挑選工作7月份便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