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我國政府下定決心治理大氣污染 電力企業負重前行

時間:2013-06-0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首先是污染物控制類別的增加,從最初的粉塵排放控制,擴展到了硫化物、氮氧化物和碳化物的排放控制。

6月5日,第42個世界環境日。聯合國將今年環境日的主題定為“思前·食后·厲行節約”,旨在倡導反對糧食浪費,減少耗糧足跡。但中國環保部卻沒有在中國沿用這一倡導糧食節約的主題,而是直面中國PM2.5大氣污染問題,旗幟鮮明的提出了“同呼吸、共奮斗”這一更符合中國現狀的環境日主題,倡導全社會共同行動,積極參與到防治大氣污染的行動中來。

環境日主題的擬定足以顯現我國政府對于治理大氣污染的決心。作為節能降耗和污染物減排的主力軍,電力企業負重前行,近年來通過積極落實環保指標,實施上大壓小、差別電價、節能調度、發電權交易等多種措施,完成了自身在環保工作上的蛻變,并在新的環保形勢下將節能減排工作向縱深推進。

意識嬗變:環保成頭等大事

從1979年《環境保護法(試行)》提出“三同時”制度,到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排污收費制度,到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排污許可證制度,再到限期治理污染制度和關停并轉制度,電力行業實行的環境保護制度經歷了從單純的濃度控制到總量控制,從單純的終端管理到全過程監督,從單純的行政管理到發揮市場的作用這三大轉變。制度的變化促成了電力企業在環保意識上變得更為主動。

“我國電力企業始終處在環境保護工作的前沿陣地,特別是在煙氣污染治理工作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各大電力企業的環保意識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都把環保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在工作思路上始終繃著環境保護、綠色發展這根弦。”華能玉環電廠黨委書記李法眾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山西漳澤發電公司環保部主任駢建清對這一點也感同身受,他表示,“十一五”期間或許還有些電力企業在環保工作上較為被動,但隨著國家政策逐年收緊,對電廠機組運行情況的監督越來越嚴格,電力企業的態度也開始變得主動積極。“前幾年,在集團總部每周的會議上,生產和經營是會議的討論重點,但現在環保工作每周都會重點提及”。

電力企業在環保意識上的變化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環保效益。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數據,2003年全國火電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826萬噸,占全社會二氧化硫排放量的38.3%。通過電力企業多年來的不懈努力,至2011年全國火電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819萬噸,占全社會排放量的34.1%,占比下降了4.2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成績是建立在同期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用電量持續增加,全國火電企業發電量從2003年的15800億千瓦時上升到2011年的39003億千瓦時,累計提高了146.9%這個基礎上的。

從設施投資到能力建設

提到火電行業的煙氣污染控制,不得不提到《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該標準自1991年首次發布后,先后在1996年、2001年、2003年和2011年經過了四次調整和修改,可以說,《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修改史見證著我國發電企業在煙氣污染治理工作上的變遷和歷程。

其次,排放標準逐年趨嚴,甚至嚴于國際標準。據了解,2003年以前,火電廠二氧化硫的排放控制限制在1200毫克每立方米,對氮氧化物控制基本沒有要求,而最新的大氣污染排放標準不但將二氧化硫的排放標準提高到200毫克每立方米(特別控制區50毫克每立方米),而且對氮氧化物排放標準提高到100毫克每立方米,煙塵排放標準提高到30毫克每立方米(特別控制區20毫克每立方米)。

為了應對排放標準,火電廠紛紛踏上技改之路。來自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燃煤電廠全部配置高效除塵裝置;截至2012年,全國已投運煙氣脫硫裝置的燃煤機組容量為6.8億千瓦,占煤電機組容量的90%;全國已投運煙氣脫硝機組容量約2.3億千瓦,占煤電機組容量的28%。電力企業在環保設施上的投入也是巨大的。據了解,截至2012年,玉環電廠環保設施投入累計達28.8億元,占總投資的18.6%,每年運行成本就達4.8億元。

目前,為了在2014年7月1日前達到最新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火電企業的環保設施改造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不過,一個好的跡象已經顯露:一些火電廠的環保工作開始從環保設施改造向提升環保能力建設轉變,由控制排放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全面環保理念轉變。

以玉環電廠為例,該廠在國家還未強制推行煙氣脫硝時,就自我加壓率先對4臺百萬千瓦等級的機組進行煙氣脫硝改造,并于2011年3月順利完成,達到了凈煙氣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低于90毫克每立方米。目前,該廠正計劃在今明兩年對兩臺機組脫硫系統進行擴容升級改造。

“進行污染物綜合協調處理是今后的發展方向,即通過整合脫硝、除塵、脫硫、除霧等工藝,實現燃煤電廠煙氣污染物達到最新排放標準。”李法眾如是說。可以想象,提升環保能力建設,將成為火電廠做大做強的基本砝碼。

重壓之下勇擔社會責任

“現階段,我國的電力企業,特別是燃煤電廠將面臨更嚴酷的環保形勢。”李法眾表示。這一觀點幾乎成為業內共識。而嚴酷的環保形勢之外,電力企業更在經歷著發展的瓶頸和迷茫。首當其沖的,便是隨著環保壓力的增大,火電廠要執行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將越來越嚴。“而國家現有的補貼政策相對于電力企業的運行成本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希望國家能夠出臺更加完善的補貼政策,以降低企業成本,加大環保投入”。

更為重要的是,在火電企業還未完全走出多年因煤電價格倒鉤而嚴重虧損的背景下,煤電企業的經營情況依然值得關注。

“排放標準過嚴、改造工期過緊、改造資金難以籌措、技術上難以支撐、經濟政策不到位等原因,導致部分電力企業改造進展相對較慢。”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電力企業在環保工作上困難重重。

此外,近年來多數電力企業負重前行,并未換來應有的輿論環境。火電行業作為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重點領域,近年來執行的排放標準是最嚴格的,也是染物治理工作執行與落實較好的行業。由于公眾對此并不能完全了解,因而產生了很多誤解。對此,電力企業決定用實際行動來換得公眾的認可,誠如李法眾所說,“環境保護是全社會、全人類的事,我們將以最積極的態度、最嚴格的標準來完成自身的環保使命”。

盡管許多更嚴酷的考驗正在涌來,也在迷茫與困境中尋找突破,但電力企業對環保的態度并未發生改變,在采訪中,李法眾與駢建清都一再強調,即使困難重重,也會積極履行電廠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不管有多大的經營壓力,我們都從人員、資金、物資及運行方式的安排等方方面面來踐行‘綠色、生態、環保’的理念。”或許,這代表了大多數電力企業最真實的聲音。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