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漢迪機器人胡建軍 挑戰德國KUKA球

時間:2013-06-0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300億是單指機器人領域,如果算上機器人的配套產業,其規模在300億上乘以10、乘以50都未可知

胡建軍,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與計算機、機械工程雙碩士,工程博士,哲學博士;他在美國服務機器人領域創業并堅守13年,建立了一家有影響力的企業;2008年他帶著麻省理工的技術與人脈回到常州,創辦了漢迪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機器人市場大有可為

多年的旅美經驗讓胡建軍的語言中夾雜了許多外語詞匯,讓這位長者顯得格外時尚,但談及工業機器人行業,胡建軍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理性與自信。“機器人產業是世界各國都在追逐的產業,2005年美國在華爾街開過一個產業研究會議,當時對機器人產業規模的評議結果就已達到300億美元。過去美國不重視,現在也開始重視了。一些大企業,像福特、通用都開始投資機器人領域”胡建軍補充道,“300億是單指機器人領域,如果算上機器人的配套產業,其規模在300億上乘以10、乘以50都未可知。”

在美國,胡建軍的企業主要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發展,但回國創辦的漢迪開始涉足工業機器人領域,對此胡建軍解釋道“剛才提到的會議以及以后的一些市場報告對機器人市場的劃分是:服務機器人占75%、工業機器人占25%。但是我在美國做機器人企業做了13年,有一大批頂級的技術積累,我和我的導師也有一只團隊在做研發,技術上我們是國際先進水平,同時中國機器人產業才剛剛起步,中國經濟面臨轉型讓我們的漢迪機器人大有用武之地。”

機器人的“熱”與曾經的光伏不一樣

光伏業曾是華夏大地上大紅大紫的產業,政府給予厚望、提供大量補貼,光伏產業在幾年時間內急速擴張。但接下來發生了眾所周知的事,多晶硅價格大跌、光伏業利潤被榨干,整個產業一地雞毛。

胡建軍也曾經想要投資光伏業,“我在光電轉化這方面有技術,所以07年是曾想回國投資做光伏,但是多晶硅技術能量轉化率太低,本身不具有市場性,完全是倚靠政府補貼生存。經過市場調研后我認為光伏不可做,也向地方政府建議不要做光伏產業”胡建軍補充道,“現在,新的替代多晶硅的光伏技術已經在硅谷研發出來了,光伏很難有希望。”

“但是機器人產業完全不同”胡建軍顯得十分有信心,“可能各地都在建設機器人產業園,建機器人企業,整個產業可能是有點過熱,但機器人是硬需求,與光伏靠補貼生存完全不同”。確實,市場給出了足夠的理由支撐胡建軍的觀點,中國處在全行業的升級轉型之中,人工成本的上升給了工業機器人一個很好地市場切入點,并且勞力需求是完完全全的“硬需求”,近期工業機器人的火爆就是證明。“但是這么多的產業園也有其風險”,胡建軍說,“一個產業園如果沒有骨干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就是空架子,不會持久的。機器人是智力高密集的產業,近年發展相當迅速,沒有核心技術,沒有研發能力就會被淘汰,一個產業園也是如此。”

 

日本可以超越德國才值得挑戰

談及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發展水平,胡建軍說“我這人說話很直,我國機器人領域的研發能力與美國還有3到5的差距,核心技術與世界水平并不能完全接軌。國內有幾家企業技術和研發能力是好的,但整體水平依然不強。”胡建軍的話是中肯的,筆者與諸多機器人產業內的的高端人士有過交流,他們對此也并不回避,大都直言民族機器人產業現階段主要會走高性價比的路線,但是胡建軍顯然并不準備走這條路線“我們是有核心技術的,我在美國創業十幾年積累了大量機器人領域的核心技術,據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我們在麻省理工的科研團隊及美國方面的公司能為這些提供支撐。當前工業機器人所需的核心零部件伺服電機、減速機等的核心制造技術都掌握在日本人手里,這方面我們的美國研發團隊也要做出突破,突破日本人的壁壘。”

談起日本的機器人技術,胡建軍似乎并不把其放在眼里“日本的技術是早期五、六十年代從美國流入的,在美國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美國現在十分關注機器人產業,美國技術不可能再流入日本。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我們漢迪關注的是下一代機器人技術,日本我們是可以超越的”他繼續補充道,“我們主要的競爭對手是德國KUKA,德國人很厲害,工業機器人做了很多年有很深的技術積累,在下一代工業機器人上也有很多成果。”

技術就是最硬的品牌

關于品牌胡建軍似乎認為“中國工業機器人還很少有自己的品牌,一些科研院所孵化的企業雖然技術上不錯但是市場表現上并不好,有些機器人企業其銷量主要由系統集成方面構成,甚至高達75%的銷量是系統集成方面貢獻的,機器人銷量對業績的貢獻不足10%,這樣很難說這些企業的品牌是機器人品牌。”

漢迪機器人現在的名氣并不大,但胡建軍有他自己的打算“品牌還是要靠核心技術帶動,有品牌沒技術這是空談,我們現在的‘全向移動智能機器人’我認為就是一個很好的品牌,它不同于一般的AGV他可以360度自由移動”胡建軍口中的“全向移動智能機器人”是漢迪機器人的新產品。筆者從常州日報找到這樣一段描述文字“其獨特的輪胎設計令人眼前一亮,在普通的輪轂上附著一圈紡錘型橡膠棒,它有一個專業的名字,叫“麥克納姆輪”。就是這個獨特的設計,加上自主研發的導航系統,讓全向移動平臺機器人可以360度運動。直行、后退、橫行、斜走,任何角度的運動都難不倒它。只要在手機里下載一個軟件,用普通手機也可以方便操作。”一般的AGV只能倚靠軌道或者只能雙向運行,漢迪的全向機器人的確是一種有價值的技術突破,“我們有很深的控和導航方面的基礎,所以能做到這些”,據悉第一批全向移動智能機器人已經被江蘇衛視全部買走。

與胡建軍談完,筆者感慨良多。當前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鮮有對自己技術相當自信的企業,多數企業言民族機器人必談性價比,在筆者看來,一個高科技產業如果沒有高科技何談立足,沒有技術研發何談發展。希望民族機器人產業不要走傳統中國制造的老路,多多涌現漢迪機器人這樣的真正的高科技企業,為中國制造樹立新的形象。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