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降低無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數,一般從2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提高自然功率因數;二是采用供應無功功率的設備來補償用電設備所需的無功功率,以提高其功率因數,稱為提高功率因數補償法。補償方法通常有3種: 采用同步電機補償; ( 2)采用同步調相機; (3)采用移相電容器補償。由于移相電容器是一種投資省、見效快、維護方便的無功電源,低壓電網常常選用移相電容器來提高功率因數。它包括固定電容器( FC)補償和自動投切電容器的動態補償以及兩者混合補償等方式。
影響功率因數的主要因素
功率因數的產生主要是因為交流用電設備在其工作過程中,除消耗有功功率外, 還需要無功功率。當有功功率P一定時,如減少無功功率Q,則功率因數便能夠提高。在極端情況下, 當Q = 0時, 則其功率因數為1。因此提高功率因數問題的實質就是減少用電設備的無功功率需要量。
異步電動機和電力變壓器是耗用無功功率的主要設備
異步電動機的定子與轉子間的氣隙是決定異步電動機需要較多無功的主要因素。而變壓器消耗無功的主要成份是它的空載無功功率,它和負載率的大小無關。因而,為了改善電力系統和企業的功率因數,變壓器不應空載運行或長期處于低負載運行狀態。
供電電壓超出規定范圍也會對功率因數造成很大的影響
當供電電壓高于額定值的10%時,由于磁路飽和的影響,無功功率將增長得很快, 據有關資料統計,當供電電壓為額定值的110%時,一般工廠的無功將增加35%左右[ 1 ]。當供電電壓低于額定值時,無功功率也相應減少,從而使它們的功率因數有所提高。但供電電壓降低會影響電氣設備的正常工作。所以,應當采取措施使電力系統的供電電壓盡可能保持穩定。
電網頻率的波動也會對異步電機和變壓器的磁化無功功率造成一定的影響
當供電電網頻率降低時,異步電機和變壓器的勵磁電流將大為增加,引起系統的無功功率損耗增加,導致功率因數降低。
低壓電網無功補償中的技術問題
無功補償的合理配置原則
從電力網無功功率消耗的基本狀況可以看出,各級網絡和輸配電設備都要消耗一定數量的無功功率,尤以低壓配電網所占比重最大。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無功功率的傳輸損耗,提高輸配電設備的效率,無功補償設備的配置應按以下原則合理布局:
總體平衡與局部平衡相結合,以局部為主。
電力部門補償與用戶補償相結合。
在低壓配電網絡中,用戶消耗的無功功率約占50%—60%,其余的無功功率消耗在配電網中[ 2 ] ,因此,為了減少無功功率在網絡中的輸送,要盡可能地實現就地補償、就地平衡,所以必須由電力部門和用戶共同進行補償。
分散補償與集中補償相結合,以分散為主。
分散補償,指在配電網絡中分散的負荷區,如配電線路,配電變壓器和用戶的用電設備等進行的無功補償。集中補償, 是在變電所集中裝設較大容量的補償電容器,主要是補償主變壓器本身的無功損耗,以及減少變電所以上輸電線路的無功電力,從而降低供電網絡的無功損耗,但不能降低配電網絡的無功損耗。
2就地補償的優點
就地補償基波無功功率, 濾除諧波無功功率,降低了補償點到高壓公共連接點的供配電損耗,節能效果明顯。
就地補償可以解決高壓補償不能解決的由于負載沖擊引起的低壓電網的網壓波動問題。
)進行就地補償后,降低了供配電系統的實際輸出容量,從而提高了低壓變壓器的供電能力,保證了設備運行的可靠性。
就地補償幾乎不受背景諧波影響, 保證了補償裝置運行的可靠性和設計的準確性。
補償方式
低壓集中補償方式
目前,國內較普遍采用的一種無功補償方式,是在配電變壓器380 V側進行集中補償,在這種方式下,補償裝置通常采用微機控制的低壓并聯電容器柜,容量在幾十至幾百千伏不等,它是根據用戶負荷水平的波動,投入相應數量的電容器進行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