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晨報》報道,如果水源被污染,可緊急從其他水源地調水,甚至可以利用地下水應急供水。近日,“保護城市水源,實現綠色發展”院士沙龍召開,專家們表示保護水源地對用水安全至關重要,上海要建設有效的應急機制,保證用水安全。
上海市水務局副總工程師阮仁良在沙龍上表示,上海水源地位于流域最下游、河口地區,易受外界因素影響。上海水源地按照“兩江并舉,多源互補”來布局,供應量可以達到1600萬立方米/日,基本能滿足未來幾年2600萬人口的用水需求。現在上海還在推進郊區集約化供水,2002年-2012年已經關閉鄉鎮小水廠113座,2015全市全部集約化供水,城鄉居民都將“喝上一樣的水”。
現在上海對水源監測有三道防線,不過阮仁良也表示,上海水源防護存在不少問題,如黃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質不穩定且安全保障較為脆弱。根據相關數據,在該水源地每年僅航運方面,就有上千萬噸危險品運輸經過。長江水源也易受咸潮和上游影響。由于水污染突發事件威脅不斷,上海的應急機制正在不斷完善。如上海將建設地下水應急網絡,在水源地受到威脅后,保證用地下水應急滿足市民生活用水需求。
阮仁良表示,可以充分利用黃浦江上游、陳行水庫和青草沙三個水源地各自優勢,建立長江、黃浦江水源地聯通互動的原水系統,建設水源地飲水的聯絡管,形成聯通互補的原水輸配網絡,以便在突發污染事故時,降低城市原水供應的風險程度。
同濟大學教授戴曉虎表示,水源地保護應該是目前水污染治理的核心,可以學習國外的一些嚴格做法。很多國家水源地嚴禁污染物進入,如在美國波特蘭,就曾因水庫有污染物進入將整個水庫排空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