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迅猛,同時拉動產業鏈中的紡機市場的發展,競爭激烈的紡機市場一方面給紡織產業的發展提高了高性能紡織設備,同時也存在著一些惡性競爭的現象,這些惡性競爭一方面給紡織企業的長效發展帶來危害,另一方面也影響了紡機企業的市場信譽。
我國紡機企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短短幾年時間,紡機企業給市場提供了大量新型機電一體化的高性能紡織設備,受到了紡織廠的歡迎。但也不可否認,有些廠家為了迎合使用廠“價廉物美”心態,確實有配置低劣器材與配件的現象。面對行業的競爭,有的紡機企業一味地追求降低成本。
除此之外,激烈的競爭還體現在新產品研發上,許昌裕豐紡織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繆定蜀表示,有的紡機企業為了在競爭中搶占先機,縮短了產品研發周期,將剛制造的新設備賣給紡織企業使用,第一批使用企業往往成了試驗工廠。紡織企業在使用過程中不僅提意見,而且進行技術改進,這些促進了國產紡機技術性能的提高。
目前,有些紡織企業將價格放在首位,忽視品牌、售后服務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給紡機企業片面縮減成本,忽視設備穩定性找到了借口。另外,在采購過程中,雙方對設備狀態也存在不同理解。繆定蜀認為,缺少判斷設備狀態的標準,往往會使合同的最后制約作用失效。在科學、系統的標準出臺前,紡織行業排頭兵——無錫一棉早年提出的衡量設備好壞關鍵在于“設備狀態”的說法還值得借鑒。設備狀態的好壞就是指用戶在生產使用過程中,設備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能否做到性能可靠、穩定,能否達到效能高、效率高的要求。說得具體點,即壞車少、故障率低、保養維修方便、機配件耗費低。
我國的紡機市場在遭遇轉型的關鍵時期應該將發展的戰線看的長遠一些,德國的紡織機械在世界紡機市場上一直以其強硬的質量取勝,占據世界紡機市場銷售鰲頭,其激烈的競爭市場催生的是高科技的研發,高層次的機械自動化,我國的紡織機械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多參考一些德國紡織機械的發展經驗,只有機械的性能更高,操作更穩定,品牌信譽更優質,售后服務更完善才可以在競爭中取勝,才能夠更有利于整個紡織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