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掘金”風電無功補償的百億市場

時間:2013-05-1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無功補償是風電低電壓穿越之后的又一市場,但由于各方的重視不夠,這一市場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分歧。

無功補償是風電低電壓穿越之后的又一市場,但由于各方的重視不夠,這一市場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分歧。

進入四月,中節能(甘肅)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的電力主管吳飛顯得異常忙碌,他負責的甘肅酒泉昌馬鄉201MW風電項目關于SVG無功補償裝置的改造工程在四月份開工。

按照公司的時間表,此次改造工程需在4月9日開工,6月1日前竣工。在完成對無功補償裝置的招標后,吳飛就馬不停蹄地投入到風場的工作中。

事實上,類似中節能昌馬風場近期招標,力爭趕在6月份前完成無功補償裝置改造工程的風場并不在少數。記者發現,在一家招標網上,自2012年以來,就有幾十條招標信息涉及風電場的無功補償裝置。

而這些風場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點對無功補償裝置進行改造,主要原因是受到風電并網“新國標”——《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即將在6月1日實施的影響。如今,新國標的實施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

據了解,該標準由電監會主管的全國電力監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中國電科院(300215,股吧)、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等單位編制,規定了風電場并網的通用技術要求,并與能源行業標準《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共同規定了風電場并網的相關技術要求。

此份標準規定了對通過110(66)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線路與電力系統連接的新建或擴建風電場的技術要求,修改完善了風電場有功功率控制、無功功率/電壓控制、有功功率預測、風電場測試、風電場二次部分等技術條款,并增加了風電場低電壓穿越能力要求。相比于此前2005年版的標準和征求意見稿,新國標對于風電場的無功補償提出了更嚴格的標準。

百億市場

2011年的大規模風機脫網事故,使風電業內認識到風電低電壓穿越技術的重要性。2011年8月,國家能源局審定并發布了“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等18項重要標準,電監會主要針對“低電壓穿越”的全國風電安全檢查也在8月啟動。經歷半年多的改造,各大風電制造商都陸續宣布自有風機完成了低電壓穿越的改造。

相對于低電壓穿越改造引起的高度關注,公眾對風電場無功補償改造的關注則相對較小。然而,一些設備企業已經把未來市場重點布局轉向無功補償。

北京豐聚能公司是西班牙WindtoPowerSystem(w2ps)公司的全資子公司。w2ps公司占據西班牙風機低電壓穿越改造40%的市場份額,而北京豐聚能目前在國內的主要業務也是提供低電壓穿越改造的解決方案。

“但是公司在國內的下一個發展重點將會是風電場無功補償的改造。”北京豐聚能總經理王險峰對記者說。

在他看來,目前國內風電場多把目光集中在風機的低電壓穿越改造上,對風場的無功補償裝置的改造則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雖然一些風場已經進行了初步的改造,但是以目前風電裝機容量的發展速度,將來仍會滿足不了并網的要求。

無功補償裝置在供電系統中所承擔的作用是提高電網的功率因素,降低供電變壓器及輸送線路的損耗,提高供電效率。對于風電來說,由于某些情況下,風電的出力變化與電網的負荷變化相反,無功補償裝置的合理設置對電網的調節意義則更大。

事實上,風場建設之初,就安裝了一定的無功補償裝置。“但我們風場用的是老式電容器的無功補償裝置。現在SVG無功補償裝置技術比較成熟,為了滿足并網的新要求,我們對這一塊進行了改造。”吳飛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國內較先進的無功補償裝置為SVG(STATCOM-StaticSynchronousCompensator),相比于老式的電容器,其完成補償的時間從上百毫秒降低到5—30毫秒,且補償的精確度更高,使用壽命長,自身損耗小,對于變化頻率較大的風電場來說,尤為符合。

另一方面,業內一直呼吁要建立的“電網友好型的風電場”,其除了要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和風功率預測系統,其中一項重要的指標就是需擁有集中優化配置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控制系統。

根據一份《2011年風電無功補償市場調研報告》,風電動態無功補償設備市場增速將高于風電市場的增速。報告預測,在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背景下,2011年—2020年,動態補償的市場空間將達到109.5億元,今后10年的風電動態補償設備年復合增長率約達到9.7%

市場壁壘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長李瓊慧表示,風電無功補償這一塊確實有市場需求,但它不會像低電壓穿越市場這么大,因為低電壓穿越是風電特有的。

雖然看重這塊市場,但王險峰認為要想做好仍然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據了解,國內風電并不缺乏無功補償的設備和技術,但是對如何集中優化配置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控制系統,國內風電場還比較缺欠。

“因為風場電壓等級比較低,加上其他的電力項目較多,很多真正做系統接入和設計的人,都不愿做風電場的無功補償這一塊,”某不愿透露名字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說,“所以說,目前在風電場做這一塊市場的人,都是非電力設計院這一系統的人,確實存在一些做得比較外行的工程。”

據了解,對于風電無功補償的整體系統設計,雖然國家出臺了一些規范,但是具體怎么操作,如何才能優化系統,都沒有相關的標準說明。

“單臺風機一般裝有無功補償裝置,具有一定的無功補償能力,我們在考慮能否利用風機整體的無功補償能力就可以滿足一個風場的需求,”王險峰對記者說,“同時,我們也在擔心,如果整個風電場進行集中補償的話,風機的單個能力會不會就顯現不出來了?”

在王險峰看來,其公司之所以看好國內無功補償市場,也正是因為看重了目前風電場無功補償欠缺優化的系統。他帶領的公司正在研究是否能結合風機和風場的綜合補償系統,使兩者達到優化、協調的技術。

目前,在無功補償改造上還存在一些分歧,單臺風機的無功補償改造和風場的改造往往沒有協調,制造商、運營商往往各自為政。王險峰擔憂的是,在一些老風場,即使風機具有了無功補償能力,對于風場而言,也達不到目前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無功補償裝置改造的費用問題。目前風電場對無功補償的改造,一般都需要進行拆除老式裝置工程、土建工程、新設備安裝工程。據吳飛介紹,此次他負責的201MW風電項目,光是對新設備的采購,金額就達到了約800萬,只能由風場運營商埋單。如果加上土建等其他費用,費用則高達上千萬。這無疑又給運營商增加了一項資金壓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