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太陽驅動”搭載夢想上路

時間:2013-05-06

來源:低碳工業網

導語:“太陽驅動”項目已不僅是科技領域的一次冒險,也在為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尋找解決方案

“太陽驅動”項目已不僅是科技領域的一次冒險,也在為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尋找解決方案

與“太陽驅動”號相關的研究成果不局限于“太陽驅動”號飛行,還能應用于其他技術領域白天充電、夜間耗電,完全依賴太陽能維持飛行,不耗用任何燃油,先前沒有多少人認為可行,卻由“太陽驅動”號實現。全球最大太陽能飛機“太陽驅動”號3日從美國西海岸城市舊金山附近起飛,4日凌晨抵達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結束了飛越美國的第一段航程。據報道,“太陽驅動”號預計將在兩個月內穿越美國,最終到達紐約的肯尼迪機場。

加州舊金山市以南60公里,芒廷維尤市莫菲特機場,內設美國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太陽驅動”號由瑞士探險家貝特朗·皮卡爾和安德烈·博爾施伯格設計,團隊人員耗費巨額資金先把“散件”從瑞士運抵美國,再組裝成型并試飛。飛行準備提前幾個小時開始,在夜色中完成。3日清晨6時,旅程正式啟航。第一段航程,由瑞士探險家皮卡爾執飛。12個小時后,一名地面人員借助無線電“道歉”,因為忘記把塑料瓶放入駕駛艙,請皮卡爾再“憋”幾個小時,在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空港國際機場降落以后“方便”。從加州芒廷維尤到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公路里程為1200公里。

皮卡爾曾承認,“太陽驅動”號經受不起氣流顛簸,無法全天候飛行,不能承載200名乘客,但是,“誰知道呢,有朝一日能做到”。

約16小時后,“太陽驅動”號飛抵菲尼克斯附近,在空中持續盤旋,選擇降落路徑,等待商業航班結束起降、機場方面清空跑道。

4日凌晨0時30分,“太陽驅動”號著陸,與起飛間隔18小時30分鐘。

25分鐘后,飛機進入停機坪預定位置,駕駛艙蓋打開,皮卡爾顯現笑容,高舉雙手。后續航程,皮卡爾將與博爾施伯格輪流執飛,從菲尼克斯飛往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和首都華盛頓,預計7月飛抵東海岸城市紐約。

按計劃,“太陽驅動”號將于2015年嘗試環球飛行。而在去年6月飛機從西班牙飛至摩洛哥,完成了跨越歐非大陸之旅。

 

作為清潔能源技術的實驗平臺,“太陽驅動”項目已不僅是科技領域的一次冒險,也在為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尋找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科學家對與“太陽驅動”號相關的材料、能源、控制方面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不局限于“太陽驅動”號飛行,還能應用于其他技術領域。

“太陽驅動”號采用超輕蜂窩結構碳纖維復合材料,總重量1600公斤,長21.85米,主機翼翼展63.4米,主機翼和水平尾翼覆蓋將近1.2萬塊太陽能電池板。

飛機的起飛動力來自機翼下4組鋰離子蓄電池,驅動4臺10馬力發動機,起飛速度為每小時44公里,平均飛行速度為每小時70公里。

白天,飛機爬升到相距地面8000多米高度,由太陽能電池板吸收太陽能,轉換為電能,除了為發動機提供電力,多余部分存入高性能蓄電池;夜間,耗用儲存電能以前,它滑翔降低高度至1000至1500米。

原文轉自:http://www.tangongye.com/news/NewShow.aspx?id=14118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