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重慶社科院、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化制造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由英國大使館資助的國際合作項目《西部地區工業園區低碳轉型以重慶為例》研究成果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研究報告中首次提出構建工業園區低碳評價指標體系,并明確21項指標,助推西部地區工業園區低碳轉型。
重慶工業園區低碳轉型具有典型性
研究過程中,課題組走訪了我市20多個工業園區,并與各區縣近60個相關職能部門展開座談。
課題組負責人表示,目前西部正處于重化工業階段,碳排放構成中70%以上來自工業部門。重慶作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重要引擎,工業園區已成為經濟發展主戰場,全市共有48個特色工業園區,園區主導產業集中在制造業,是能耗和碳排放“大頭”。據統計,2011年重慶工業園區能耗占到全市工業能耗的65%:“研究重慶工業園區低碳轉型,在整個西部具有典型性。”
低碳工業網原文地址:http://www.tangongye.com/news/NewShow.aspx?id=12499
21項指標構建低碳評價指標體系
課題組研究發現,當前工業園區評價體系往往基于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經濟園區的考量,未能體現低碳園區的核心需求:“低碳園區應具有四方面特點:產業發展上應促進不同產業間物質和能源低碳循環;內部生產環節中要構建低能耗能源體系;規劃建設中要集約利用土地,產業功能結構合理,生態環境良好;完善園區低碳運行政策、低碳規劃建設和管理體系。”
課題組經過深入調研,提出構建工業園區低碳評價指標體系:涵蓋“經濟”、“能源”、“排放”和“管理”4個要素,包括工業固廢物綜合利用率、綠化覆蓋率、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節能管理水平等21項指標。
有望被國家發改委納入碳排放考核體系
參加發布會的國家發改委氣候司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建立碳排放檢測、統計和考核體系。此次研究成果首次對工業園區低碳評價指標進行明確界定,具有較強實踐性和操作性,有望被國家發改委采納借鑒。
英國駐重慶總領館氣候變化與能源領事Andrew Holmes表示,作為中英合作框架下的英國戰略繁榮基金項目,本次研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相信會有助于中英雙方在深化碳排放領域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