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網訊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造紙行業面臨的是難度更大的挑戰。2012年,我國紙及紙板產量增長3.09%,為“十五”以來生產增速最低的一年。“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平均增速為10%-13%。
在造紙行業增速出現較大回落的同時,經濟效益也在大幅的回落。2012年,紙和紙板的利潤同比僅增長3.61%,造紙和紙制品的虧損總額增加33.44%。中國造紙協會理事長錢桂敬說,造紙行業正經歷著嚴峻的考驗。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外,造紙工業產需階段性雙重失衡是一個重要原因。
電子產品使北美文化用紙需求顯著減少,出版用紙需求以每年87.5萬噸的數量下降。目前,北美地區高成本造紙工廠已關閉,留下的是相對亞洲有競爭優勢的工廠。然而,依賴纖維原料成本的優勢,相比亞洲,北美的工廠在第三國(如歐洲)的出口更有優勢。歐洲如今正在重演北美的變革,可以預測未來一些造紙工廠行將關閉。遠在北美、歐洲造紙業出現的問題并不是與我國造紙行業沒有關系,正是由于需求的減少,我國紙業也正在經受著考驗。
業內人士說,2012年我國外貿出口增速為7.9%,增幅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以上。外貿出口的下降導致對紙包裝制品的需求大幅下降,這對紙和紙板作為間接出口產品帶來較大影響。初步測算出口包裝中紙及紙板用量每年超過2000萬噸,2012年全國紙制品產量中,包裝紙箱的產量同比下降1.64%,這是造紙行業需求下降的重要原因。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造紙行業在成功解決市場供應短缺后,多個紙種又出現了階段性產能飽和與過剩,在市場需求下降時,出現競相降價和過度競爭,初步了解平均噸紙降價600元-1200元,這是效益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