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發布《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十二五”期間預計實現節能量6.7億噸標準煤。
《規劃》指出,到2015年,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機械、輕工、紡織、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比2010年下降18%、18%、18%、20%、20%、22%、20%、20%、18%。《規劃》提出,將完善財政補貼方式,支持九大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對鼓勵發展的節能項目,其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先進節能裝備,在規定范圍內免除進口關稅;完善熱電聯產項目的建設投資、電價、熱價等政策,有序發展熱電聯產項目,并研究完善鼓勵企業建設利用余熱余壓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熱電聯產項目等的電力上網政策。
未來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改造、電機系統節能改造、余熱余壓回收利用將成為工業節能重點領域。工業耗能占比較高,因此一直是節能的重點對象。當前,在結構節能空間漸趨縮小的情況下,技術節能更具時效性。
根據估算,未來工業鍋爐需求量為13萬臺。電石、合金和鋼鐵三個行業爐窯節能改造市場超300億元。余熱余壓回收利用方面,目前我國余熱發電技術成熟且應用范圍廣的兩個行業主要為水泥和玻璃行業。預計到2015年,國內水泥行業仍需加裝余熱電站的生產線約770條,玻璃行業仍需加裝余熱電站的生產線約有210條。
電機系統節能改造方面,目前我國高效電機使用率仍較低,高效電機只占電動機總銷量的1%左右,具有較大發展空間。而變頻器市場近年來亦增長較快,中低壓變頻器市場年復合增長率為18%,高壓變頻器市場年復合增長率達40%。
機床工具產品自動化程度的高低,對機床的速度、精度等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也成為了區分機床檔次的一個重要因素。先進的自動化技術與產品,無疑將成為機床制造業轉型所尋求的重要方向,其發展潛力在這種變化中必將得到凸顯。這些技術的成熟,也在不斷地促進著機床性能的提升。
在機床產品,尤其是高端機床產品中,自動化技術與產品幾乎作用于從控制機構、執行機構到測量與反饋機構的各個部分,而目前這些應用于機床及機床生產線的各種自動化產品,幾乎都在發生著推陳出新的變革。
在這方面,很多前沿的自動化技術趨勢也紛紛展現出來。例如直線電機、力矩電機的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馬扎克、森精機大部分規格的龍門式導軌已經不再采用滾動導軌,而改用直線電機,THK的直線電機在3000N負荷下,已經能達到720m/min的速度,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突破。而力矩電機以前只能用在小規格機床上,現在已經可以應用于越來越大規格的機床。
作為中高端機床的控制中心,數控系統包含了運動控制、智能技術、自診斷等多方面的技術,多軸多系統的數控裝置已紛紛被研發出來并投入應用;伺服系統的控制方式,也逐漸由常規信號型向總線型過渡;伺服驅動器和電機也同樣向數字化、交流化和智能化的方向不斷發展。
目前,工業用能占到中國能源消費的70%以上,工業是節約能源的重點領域。國家制定鋼鐵、石化、有色、建材等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先進適用技術目錄,淘汰落后的工藝、裝備和產品,發展節能型、高附加值的產品和裝備。建立完善重點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限額強制性標準體系,強化節能評估審查制度。組織實施熱電聯產、工業副產煤氣回收利用、企業能源管控中心建設、節能產業培育等重點節能工程,提升企業能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