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新一輪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方向已定,國網有望一拆為五”的消息,導致了國網旗下股票紛紛暴跌,并先后放量跌停。
許繼電氣18日合計被賣出9887.3萬元,賣出金額最大的前5名中,有4家為機構,均有超千萬元的拋盤,其中拋售最大的金額達2794.6萬元。國電南瑞也遭到4家機構的集體拋售,合計被賣出1.67億元。
“我們內部還沒有聽說,也沒有看到任何有關國網將被拆分的消息和通知,但現在可能會有所行動。”其中一名員工不確定地說。
電力改革為大勢所趨
國網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電網公司,去年售電量超過32000億度,收入近19000億元,名列世界500強第七位。其目前控股的公司共58家,其中包括5大區域電網、26家省級電力公司。
報道稱,決策層正試圖通過對壟斷的國網進行拆分,以推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初步設計將國網一拆為五,或將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之后啟動。
倘若如此,電力體制改革必將重啟,包括南方電網在內,中國屆時將形成六家區域電網公司的格局。
不過,除了上述兩名內部員工,國網能源研究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也向本報記者說,他們還沒有看到有關的內部消息。“所有這一切,都是從網絡上看到的,不是很靠譜。”
電監會兩位官員亦在電話中對記者說,消息尚有待觀察和求證。“從來沒有聽到這樣的消息,也沒看到相關的材料和通知。”
另據新華社報道,針對國電將一拆為五的說法,國家電網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賈福清昨日表示,國家電網沒有接到任何這方面的通知或消息。賈福清說,從國家發改委體改司了解到,國務院深化2013年經濟體制改革意見征求意見中,沒有拆分國家電網的改革內容。
事實上,今年兩會前,有關新一輪機構改革方案的討論中已涉及電力體制改革。電監會被宣布與國家能源局重組僅3天后,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監會副主席王禹民對媒體表示,在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已經實現的基礎上,電力體制改革的節點已落在電網領域。
王禹民認為,應改變電網統購統銷的運行體制,就是要輸電與售電分開,“輸電的不賣電”,輸電一方建好輸電通道,收取“過路費”,用于電網建設與維護,售電一方負責賣電,參與市場交易。
去年上半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曾表示電力市場化改革是必然選擇,其后多份有關如何重啟電力體制改革的研究報告出臺;同年年中,李克強再度明確提出重啟電改,報告轉至相關部門。
對于王禹民“電改亟待體制機制協同推進”的呼吁,電監會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這或許是電監會正式并入國家能源局之前的一個表態——推行電力體制改革并不因此而停止。
18日,電監會原主席吳新雄出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能源局局長。
電改“遇到了很大困難”
這位電監會知情人士曾向本報記者表示,近年來,電監會一直在強調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但實際操作中,電監會并沒有找到真正的電力市場可以監管。
他認為,由于政府的過度干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電監會一直被閑置。
“這些年來,電監會做了很多事。”上述電監會官員向本報記者表示,批評電監會不干事的人,根本不了解電監會。
原電力部生產司教授級高工、現任國際大電網CIGRE和美IEEE會員的蒙定中此前在電話中向本報記者表示,電力監管在現有電力體制下,很多問題單憑電監會無法解決。
目前,電價權掌控在發改委手中,電力調度權則掌握在國網手中。作為央企的國網是副部級單位。
中國第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始于2002年。國務院當年通過的《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對國家電力公司分拆重組,實現廠網分離,成立了國網、南方電網以及中電投、大唐等五大發電公司。當時的電力體制,由于政企不分、廠網合并的集中壟斷,而深受詬病。
其實上,類似把國網“一拆為五”的設想,在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之前,就有過激烈的爭論。
“有人提出網也可以引入競爭,類似于把發電變成五大公司一樣,要把網變成幾個公司。”電改辦原成員、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后來回憶,“曾經有過設想,按照原有的六個電管局(即東北、西北、華北、華中、華東、南方),把這六個電力大區變成六個網公司。
但問題是,張國寶說,反對者認為,盡管分成六個電網公司,在電網公司的管轄范圍內,每個電網公司依舊還是一家,這樣分拆并不明智。
“電力改革過程中碰到了很大的阻力。”張國寶坦承,“改革到了具體方案設計的階段,遇到了很大的難題。”
時至今日,電力體制改革尚未達到當時的目的。按照當時國務院對電力體制改革的初衷,除了廠網分開,還要實現輸配分離,形成合理的電力價格機制。
王禹民說,中國需要加快修訂有關電改的法規,為改革提供相應的保障。他說,修訂《電力法》、起草《能源法》和《電力監管法》等工作正在推進,“但還有一定的路程”。
“國網究竟會不會被拆分,能不能實現《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初衷,還是要靠中央。”上述電監會官員說。
國家有關部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對本報記者說,拆分國網并不像媒體報道的那么簡單,國網正在打造特高壓電網,以打破現有區域電網的局面,試圖形成全國一張網。
國網全國一張網的雛形已于2006年形成。這年,國網晉東南經南陽至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獲得核準之后,接著四川—上海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正式開工。國網希望在“十二五”期間形成“三縱三橫一環”的特高壓電網網架,把國網的西電東送、南北互供、全國聯網變成現實。
2006年,得知上述示范工程獲得核準后,國家電力改革專家楊名舟曾向國家層面上書,痛陳“建設全國性百萬伏特高壓交流電網之弊”。
楊名舟對特高壓電網提出了“六大質疑”。他認為,這一相當兩到三個三峽的巨大工程,應當像三峽工程上馬之前一樣,采取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無記名投票的方式。但這一建議并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其實糾纏于這個問題,一點道理都沒有。從電網的出現,到電壓等級逐步提高,技術上發生一些變化是完全可能的。”張國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現在有些人在大談±800千伏和1000千伏怎么樣,有幾個人參加了?光空談有什么用呀。”
但在上述國家有關部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看來,國網正在試圖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