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作為現代工業自動化生產中重要的組成部份之一,在自動化技術的發展過程占有重要地位,我國PLC產業由于起步較晚,目前處于一個追趕國外潮流的階段。
全球第一臺PLC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PLC最早是用來代替繼電器實現邏輯控制。隨著技術的發展,其功能已經大大超過了邏輯控制的范圍。當前PLC已經成為工業自動化產品中的控制層產品,其發出命令后由變頻器帶動電機執行命令,因此在許多自動化設備中與變頻器配套使用,完成一系列復雜的動作。PLC主要由微處理器(CPU)、存儲器(RAM/ROM)、輸入輸出接口(I/O)電路、通信接口及電源組成。
經過多年的工業運行實踐,PLC已經迅速滲透到工業控制的各個領域,尤其適合自動化裝備制造行業。
2011年預計我國PLC市場規模可達約60億元,同比增長9.09%,目前正處于市場上升階段。目前我國工業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以機械行業為例,70%以上的設備仍使用傳統的繼電器和接觸器控制,PLC產品應用大有可為。越來越多跨國企業把制造基地轉移至中國,我國作為機械設備制造業的生產基地正在形成,產業正經歷從低端到高端的發展階段,本輪發展將為配套產業的提升注入強勁而持久的活力。國家也明確要大力提倡發展裝備制造業及基礎制造業,減少高耗能產品的使用,相關有利政策都會促進PLC產品健康快速發展。預計未來五年我國PLC市場仍將持續快速發展,2015年將達到88億元以上的規模。
我國工業企業的自動化程度普遍較低,如機械行業80%以上的設備仍采用傳統的繼電器和接觸器控制。加入WTO后,中國正日益成為世界新的制造業基地,制造業的控制主要以邏輯控制為主,大量傳統產業的自動化改造也為plc的應用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由于種種原因,國產品牌的plc在國內plc市場份額所占比例很小,一直沒有形成產業化規模,中國目前市場上95%以上的plc產品來自國外公司。目前中國plc市場主要廠商為Siemens、Mitsubishi、Omron、Rockwell、Schneider、ge-fanuc等國際大公司,歐美公司在大、中型PLC領域占有絕對優勢,日本公司在小型PLC領域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韓國和中國臺灣的公司在小型PLC領域也有一定市場份額。
近年來,中國OEM機械廠家一直忙于提高國產機械的自動化水平,減少對國外高端機械產品的依賴。因此,PLC作為典型控制產品,在紡織機械、塑料機械、印刷機械、食品機械、包裝機械、起重機械、機床和化工機械等諸多領域被廣泛應用。
但是,我國民族品牌PLC的成長之路走得并不順利,由于之前國內的PLC技術并不十分開放,許多PLC企業沒有工程應用經驗,而更多的則是由于企業在資金、信心等方面的限制,許多國產PLC品牌沒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