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歐光伏再起爭端 國內光伏恐添“新傷”

時間:2013-03-1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歐盟委員會啟動了對中國太陽能光伏玻璃的反傾銷調查,時隔5個月,歐盟第二次舉起了對華貿易制裁的大棒,中國光伏又將面臨一次生存考驗,而這也成為今年兩會上熱議的話題之一

業內人士和兩會代表認為,光伏業的產能過剩還未解決,加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不斷蔓延,國內的光伏企業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和生存壓力,企業未來的生存之路將更多依靠加速啟動國內市場,不斷釋放容量。

中歐光伏再起爭端國內光伏恐添“新傷”

歐盟委員會近日發布公告,正式啟動對歐盟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光伏玻璃的反傾銷調查。根據歐盟相關法規,歐委會擬于9個月后對調查作出初裁,決定是否對涉及產品征收臨時性反傾銷稅。

這是近半年來中國第二次被歐盟拉進光伏爭端的漩渦,歐委會已于去年9月和11月啟動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涉案金額高達210億歐元,并將在今年6月前后對案件作出初裁。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歐美市場對中國光伏電池組件的反傾銷調查,我國的光伏產業由原來出口光伏組件的成品轉換成出口組件中的一部分產品,即光伏玻璃,從而拉動了光伏玻璃的出口增長。2012年中國光伏玻璃出口額同比增長10%左右。

然而,還未走出泥淖的國內光伏業遭遇歐盟的連番出拳,恐再添新傷。不少企業就表示,歐洲客戶流失比較嚴重,而此次的調查又帶來了更多未知因素。

東莞南玻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姚文杰說,雖然去年開始的歐盟對華光伏組件的“雙反”還未初裁,但出于對裁決結果的悲觀預期,公司一半左右的歐洲客戶已經撤離,原本占7成的歐洲客戶流失了30%,目前只有30%-40%的訂單來自歐洲市場。

廣東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國內業務部經理何兆喜也表示,此次對光伏玻璃的反傾銷調查將對行業產生較大影響。根據以往的經驗,自調查啟動之時起,產品對外供貨就會基本停止。

光伏玻璃產能過剩謹防貿易保護主義蔓延

作為高耗能、高污染、高利潤的“三高”行業,中國的光伏玻璃正是憑借著相對低廉的能源和人力成本優勢,在歐洲市場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但是,中國光伏海外涉水頻繁受阻,將承擔越來越多的壓力。

回歸行業本身,光伏玻璃業一度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而如今整體行業比較低迷,再加上反傾銷等貿易制裁,對于光伏玻璃產業來說,是雪上加霜。

卓創資訊能源分析師李祾譞分析指出,2012年公布的全球光伏玻璃的裝機量是3000萬千瓦,而中國前50家光伏玻璃生產企業的產能就超過6300萬千瓦,整個行業的產能過剩非常明顯,中國光伏玻璃企業開工負荷僅為30%。

另外,歐盟上一次的對華光伏“雙反”調查,影響的是光伏組件企業,并未傷及光伏玻璃企業,因為光伏玻璃可以不通過光伏企業直接出口。但是此次調查將會對光伏玻璃企業造成直接傷害。預計光伏玻璃的開工負荷會進一步下降,盈利空間進一步縮小。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的接連貿易調查或許不是終點,中國企業要警惕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蔓延。

卓創資訊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光伏玻璃出口總額是64400萬歐元,其中出口歐盟金額為5400萬歐元,占比為8.3%。

“雖然歐洲市場占比不是最大,但是,歐盟的反傾銷調查也許會引發其他國家的跟風調查,貿易保護注意的范圍有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廣東省太陽能協會常務副會長鄭樂朋等專家說。

國內市場引擎啟動加快釋放市場容量

在企業出海之路連連受阻后,國內市場成為“避風港”,也是未來發展的希望之地。不少業內專家表示,國內市場才是未來爭奪的制高點和主戰場。

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主任陶光遠說,困難是暫時的,現在國內市場開始慢慢擴大,并且勢頭非常好。預計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國內的安裝量如果能穩定在20GW-30GW左右,現在的危機就基本可以渡過了。并且隨著技術進步,光伏發電的成本繼續下降,預計到2020年,將比現在下降30%-60%,國內的光伏容量將進一步釋放。

光伏產業也成為今年兩會上熱議的話題之一。有代表建議,盡快出臺太陽能光伏行業準入條件,設立統一的新能源對口組織機構,強化政府在項目并網、產業標準、技術評價、產品評價等方面的管理和引導作用,從高層進行協調,避免出現風電領域大規模“限電棄風”現象在光伏產業中重演。

鄭樂朋等專家表示,應盡快全面啟動國內光伏市場,并積極拓展新興國家市場。一要繼續扶持光伏終端應用,推動上網電價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在交通、建筑等行業加強光伏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力度,支持分布式光伏電站、以光伏為主的多能互補系統和小規模屋頂系統;二要注重拓展巴西、韓國等新興地區的光伏市場。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