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電器王米成:不怕走得慢,就怕停下來
早報訊“能不能再加我一個?”昨日上午9點,23位早報走讀浙企的第二批學員正要坐車出發,一位讀者還特地追上車來問。經過首場“早報走讀浙企”活動,讀者的參與熱情更加高漲,報名人數也不斷攀升。
近兩年時間,企業資金鏈斷裂案例不少,實體企業日子難熬的感嘆也挺多。一直專注實體經濟的鴻雁電器可以安然度過兩次金融危機,并且在競爭激烈的LED產業中產值連續翻幾番,鴻雁的背后依靠的是怎樣的思路和方法?
昨日舉行的第二場活動中,學員們走進杭州老牌電器企業鴻雁電器,并和鴻雁電器總裁王米成進行面對面交流。
不光做照明,還做智能系統
“你看,只要按一下這個遙控器或者手機客戶端,所有的LED燈就會打開,窗簾會自動關上,LED燈的亮度會根據屋內光線自動調節。”在鴻雁電器的智能照明系統體驗館內,學員們感到無比新鮮,只要輕輕點下手機上的軟件,辦公室或家居室內的照明設備就會乖乖聽話,根據辦公、餐廳、影院、會議等需求,調節室內的照明光線,冷暖光也可輕松切換。
這些智能化的體驗,讓學員們眼前一亮,其中就有來自照明企業的學員。如今,杭州有200多家LED企業,2009年才正式開始踏入LED行業的鴻雁電器,怎樣做到后來者居上?事實上這樣的問題,王米成被問過很多遍。
他告訴記者,“其實很多新踏入這個行業的企業除了有資金以外,缺乏其他方面的優勢,鴻雁除了有資金,還有多年的品牌和電工產品渠道。這是其他企業所沒有的。”
LED會不會和光伏產業一樣,最后因為產能過剩而面臨很多問題?王米成對此并不擔心。“LED燈現在看來價格偏高,但和去年比今年已經降價一半,其實LED產品過不了3年就是‘大路貨’,所以我們率先做智能照明系統,當人家在提LED的照明產品時,我們已經可以提供整套的智慧照明系統了,這個就是我們的差異化定位,走彎道來超車。”
先升級才能有轉型
近段時間,傳統實體企業的“轉型升級”已被人們多次提及和呼吁,鴻雁電器也常常被認為是轉型升級的典型案例。
不過王米成認為,“轉型”和“升級”是兩碼事。
“我常常聽到在一些論壇或者會議上,人們提到行業不好所以被逼轉型,但我的看法是在自己的行業都經營不好,有什么理由轉到別的行業去呢?”王米成說,在高速發展的中國,一個新興產業過不了幾年,就可能會成為明天的過剩行業,因此轉型不是目的,關鍵要升級。
“我們在轉型的路徑設置上,一定是先將我們原有的電工行業做到領先,再做我們的LED照明行業。”王米成坦言,在照明行業,鴻雁這幾年的投資非常大,尤其LED照明行業前期肯定要燒錢,如果沒有鴻雁其他3個傳統產業(電工、管道、智能)做強大的“供血”支撐,是無法做長遠的。
“先把主業做強了,才有條件去轉型,不然很容易把企業轉死。”
堅守實業要耐得住寂寞
王米成和學員們分享說,這幾年跑了很多國家,學習國外的先進管理,但他發現,原本以為日本、韓國都是依靠松下、三星等大企業在支持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出乎意料的是這些國家包括歐美在內,都是依靠創新型中小企業來支撐整個經濟體系,這些企業往往只專注于某個細分行業。
“而中國很多企業喜歡盲目搞多元化,特別浮躁,沉不下來。”王米成說,鴻雁一直以來堅守實業,做民用消費類的產品,盡管這個領域銷售規模肯定比不上大型裝備制造企業。
“我和別人說我們一年銷售額幾個億,人家都不相信,反問我這是利潤吧?”有時候外界環境對于企業規模的追求,會給他一些壓力,此外各種“賺快錢”的誘惑也時刻考驗著企業。
“但企業不怕走得慢,就怕停下來,盲目擴張有可能就會導致今天出現資金鏈斷裂。所以我們不擅長的事就不做。”王米成透露,事實上從2005年以來,鴻雁基本實現銷售額3年翻一番,看上去比大規模擴張的企業慢得多,但這樣才使得現在的企業更有底氣,并保持充足的現金流。
王米成坦言,鴻雁2005年就開始做照明,已經做了8年,直到現在才敢說在這個領域開始賺錢,這需要一個企業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
通過參觀鴻雁的生產線和實驗室,以及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深入交流,從財務報表預算制定到企業的戰略布局,學員們收獲滿滿。“我覺得王總的知識面很全,他講企業預算制定的時候,我會誤以為他是學財務出身呢!”活動中一位學員向記者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