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光伏市場全面重啟,屋頂光伏成重要陣地,扶持力度不斷加大
近日,北京第一個私人分布式屋頂光伏電站并網申請通過國家電網公司批復,其項目施工已經開始進行,由此引發的屋頂光伏討論愈加熱烈。
為了助推新能源的發展,擴展國內光伏市場,自2009年開始,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推出“太陽能屋頂計劃”、“金太陽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發展國內屋頂太陽能和光電一體化建筑的示范推廣。去年以來,以金太陽示范工程為抓手,國家對于屋頂光伏電站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
在國內光伏行業持續低迷之際,屋頂光伏的出現給光伏企業帶來了新的契機,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幫扶的屋頂光伏計劃也持續開展著。
屋頂爭奪戰硝煙正濃
“屋頂成了稀缺資源,而這并不是因為房地產。”媒體報道上的一句話,真實地概括了屋頂光伏的發展現狀。
據了解,太陽能屋頂政策限定示范項目必須大于50千伏,即需要至少400平方米的安裝面積,一般居民建筑很難參與,符合資格的業主將集中在學校、醫院和政府等公用或商用建筑。有了這樣的限定,優質屋頂便成了一塊人人覬覦的蛋糕。
從工業廠房到體育展館,小區樓頂到校園頂層,光伏產業商們為了尋求適合光伏發電的屋頂,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然而,光伏企業地毯式尋找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據內部人士透露,現有的優質屋頂基本已經被瓜分完畢,即將規劃建設的大面積屋頂已成了新的“香餑餑”。
在各地屋頂被牢牢盯上的同時,各省、市也紛紛響應政策發展,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屋頂光伏的詳細計劃。
根據《上海市10萬個太陽能屋頂計劃》,未來上海10萬個屋頂有望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每年至少發電4.3億千瓦時。杭州則將適時啟動太陽能“陽光屋頂”計劃,在新住宅小區和公共建筑屋頂上安裝太陽能薄膜,利用太陽能發電,初步計劃5年內推廣10萬平方米陽光屋頂。
扶持力度不斷加大
太陽能屋頂成為新蛋糕并非沒有原因。
除了適應新能源發展趨勢,屋頂被瓜分的現狀的原因更多地來源于利好政策的支持。
早在2009年,為支持國內促進光伏發電產業技術進步和規?;l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就實施了“金太陽示范工程”。在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中,提出要采取財政補助、科技支持和市場拉動方式,加快國內光伏發電的產業化和規?;l展。而2011年,在“金太陽示范工程”實施兩年后,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向財政部申請了總裝機容量10兆瓦的“中央國家機關光伏屋頂發電示范項目”。
作為最受關注的清潔能源之一,太陽能的發展前景無疑是關注的焦點。此次政策的出臺無疑將再次激發市場的熱情。政府決定,將由中央財政對太陽能應用給予補助。
據測算,補貼標準大約可以覆蓋相關企業生產成本中的很大一部分,其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這將大大降低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對太陽能光伏利用技術的推廣起到助推作用。
據悉,國家對光伏產業的扶持還在繼續。今年10月末,多部委出臺光伏扶持政策,總額度超過700億元的工程也將啟動,旨在開啟國內光伏發電市場、扶持光伏產業。11月初,商務部、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和36家銀行機構代表開始討論中國光伏產業未來發展方向,表示對光伏企業提供資金上的支持。
“高處不勝寒”
作為屋頂上的光伏電站,其未來風險是可預見的,但與此同時,它又是一塊新出爐的蛋糕,對于低谷期的光伏行業來說,具有很大的商業價值。而這塊蛋糕是否能“喂飽”饑餓的光伏企業,依舊是個疑問。
屋頂上的光伏發電,成本成為了最先應該考慮的問題。以上海10萬個太陽能屋頂計劃為例,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為10萬個屋頂安裝光伏發電系統約需投資150億元。如此巨大的投資,能多大程度上解救處于寒冬期的國內光伏企業,很多業內人士持懷疑態度。
除去成本的擔憂,讓光伏企業進退兩難的原因還有屋頂電站操作的后續風險。
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屋頂頻頻漲價,項目開戰后的不合理附加條件也層出不窮,這也導致了2012年第一批“金太陽示范工程”的大量項目在開建時臨時更換地點或縮小規模,投資者損失慘重。另一方面,屋頂的壽命與簽約時間不符也是光伏企業的一大擔憂。
而這些都不是光伏企業騎虎難下的主要原因。光伏企業人士表示:“最令我們擔心的,其實是經濟效益的問題。”相對于用電大戶的工廠、車間、交通工具來說,適合光伏發電的屋頂多為商用建筑,而這些機構用電量較少,即使擁有大面積屋頂,對于光伏企業來說也很難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即便國家利好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但對于投入巨大卻收益頗少的光伏企業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光伏的未來能否在屋頂上開啟另一片天地,仍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