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以來,中國機床工具產品進出口貿易逆差逐年增大。縮小逆差,擴大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是振興機床乃至裝備行業的一個必然過程。在調查中顯示,中外機床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加工精度(25.2%)、可靠性(18.8%)、機床內部電、氣、控等配置(16.5%)。高檔數控機床的市場占有率是衡量國內機床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一季度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機床工具產品進口同比增長61.9%,再創歷史新高。
“雖然我國機床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綜合來講,我們還具有很大的差距,還有很長的距離需要我們一步一步趕上去,要成就制造強國,我國就必須繼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繼續自主創新。”金模機床網首席信息官羅百輝指出,2012年上半年我國機床業仍保持增長形勢,并成為國際上的機床制造第一大國。我國雖然具有很好的產業鏈,但是缺乏精益求精的高檔機床產品,目前仍然是全球機床第一進口大國,高檔機床還主要是以進口為主。
從8月中旬,我國機床類產品消費指數情況看,與上旬消費情況相比,整體趨平。其中,鉆床受到買家的關注度依舊高漲,以28%的關注度位列機床類產品榜首之位。鏜床的關注熱度依舊不減,鏜床以23%的關注度位列搜索風云榜第二名。沖床、車床、銑床本月中旬關注度不相上下,均以17%和16%的關注度,位列搜索風云榜三四位。
隨著各種政策也極大的鼓勵著機床企業的發展,鼓勵在危機中不斷尋求發展,給我國數控機床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羅百輝認為,目前我國機床行業存在著嚴重的發展不平衡現象。表現在汽車行業的應用情況是,我國各大汽車廠的發動機關鍵部件的生產設備仍然以進口為主。目前,進口設備價值在我國汽車發動機生產中占有90%——95%的比重,發動機生產線使用的刀具,國產化率未超過10%。縮小差距,也許是我們展望未來機床行業發展路徑的一個方向。與進口裝備相比較,國產機床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集成技術欠缺,缺乏將工藝系統、物流系統集成為柔性制造單元或流水生產線的技術;
第二,國產機床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還有待提高,特別在汽車這種大批量生產模式下,矛盾顯得格外突出;
第三,國內企業對用戶的服務還停留在售后服務階段,而汽車行業普遍要求提供整體工藝裝備解決方案。這些差距和問題應該引起國內機床生產企業的充分重視。
“我國整個機床工具行業的產業鏈及其產業結構也存在著嚴重的不合理現象,我們的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和刀具相對于主機發展呈現嚴重的滯后態勢,相對于主機來講,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和刀具在‘強’和‘大’方面都不盡人意,和當前的世界水平乃至中國臺灣的企業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高檔數控機床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引起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羅百輝強調,高檔數控機床采用進口的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不掌握核心技術,嚴重制約了主機制造技術的發展。而且,大量使用進口的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主機廠降價的空間很小,所以,盡管國內機床的產品結構和數量都提高了,但是利潤沒有提上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提高功能部件研發能力和制造水平,加快功能部件產業化進程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加以重視和解決的問題,也是行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