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光伏市場寒意正濃,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光伏企業有望在近期迎來回暖跡象。
連日來,多個部委針對光伏行業的發展頻出新政。昨日(10月23日),一名深度參與部委項目決策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為了出臺應對國內光伏產業危機的舉措,近期多個部委“統統接到了相應的批示”,正在啟動相關工作。
多部委頻出新政扶持企業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中電聯、國家電網等,統統都接到了這樣的批示,最近會議非常多。”上述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為應對產業危機,扶持國內光伏市場,新能源城市、分布式發電等項目將大規模啟動。
“從2004年至今的光伏出口數據來看,我國光伏產品80%依賴海外市場,歐盟一‘感冒’,中國就要跟著‘發燒’。”全球最大的納米制造技術企業——美國應用材料(中國)有限公司太陽能事業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但近期國內光伏產業出現樂觀態勢,多部委的密集動作對產業的發展無疑是一大利好。
記者梳理多家部委網站的公開信息獲悉,從工信部《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開始,產業規劃、并網政策等推動進程明顯加速。截至目前,今年國家發改委審批的光伏項目超過50個,涉及裝機容量超100萬千瓦,審批區域集中在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等西部地區。而去年國家發改委全年批復的光伏項目只有36個,裝機容量為33.5萬千瓦,約為今年的1/3。
在國家能源局方面,除了已經出臺的《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國家能源局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等以外,上述人士透露,目前新的產業政策仍在制定中,國家能源局將召集有關各方,就度電補貼額度、補貼方式、示范區建設具體時間表等項目實施細節進行協商,以期從調整產業機構、針對性解決國內光伏企業同質化發展弊端等方面提供支持。
專家:項目融資仍是難題
上述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內部人士表示,盡管密集出臺了相關新政,但行業內仍存在部分遺留問題有待解決,產業面臨的形勢依舊嚴峻:全球性金融危機導致歐美政府補貼大幅削減,市場萎縮;歐美“雙反”加劇了國際貿易壁壘;政府過度干預造成產能過剩,資產負債率過高,并網瓶頸讓國內市場受限。
他進一步提出,業界普遍認為的產能過剩問題,是指中國產能相對于歐債危機而造成的海外市場萎縮,以及國內市場受限而產生的相對階段性過剩,實際上并不存在絕對性的過剩,這種產能過剩是內外因疊加所導致,它是個結果,而不是問題的根源。在某種意義上,國內市場發展滯后才是造成產能過剩以及遭遇歐美“雙反”的根本原因。
上述人士坦言,在出臺的相關舉措中,新能源城市、分布式發電等項目規模均不小,但相關部委在出資協議方面還沒有達成一致,最終由誰來承擔啟動的巨額費用,仍在進一步的溝通中。未來不僅要規劃促進國內光伏產業發展的大規模項目,更重要的是項目融資必須跟上,在這一點上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除了電價補貼以外,個人還可以通過銀行獲取低息貸款,甚至是無息貸款。
市場在外、技術在外是國內光伏行業面臨的重點難題,增強核心技術研發能力、開拓國內光伏市場是光伏企業脫困的關鍵舉措。國內相關部門發布的扶持政策對于身處困境的光伏企業而言是巨大的利好,不過這些政策的效果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有效顯現,光伏巨頭還應通過限量減產、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融資能力來贏得喘息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