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智能配電系統高速發展 開辟智能電網

時間:2012-09-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伴隨著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逐步深入,“智能配電網、供電質量、全壽命周期資產管理、配電網故障、分布式能源與微電網、配電網規劃、需求側響應、配電網可靠性、儲能技術”等關鍵詞再次被聚焦在鎂光燈下,備受矚目

9月5日上午8時30分,位于上海世貿商城七樓的多功能廳座無虛席,600多名來自電網公司、研究院所、大學、制造企業、協會等單位的供電領域專家、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匯聚一堂,圍繞“新技術,新生活———發展中的配電系統”這一主題,共同探討如何以新技術促進配電系統發展。“本次會議著重討論配電系統的規劃、資產管理、自動化、供電質量等領域的問題,分析分布式能源系統、微網及儲能技術以及風能等新能源對電網的影響,探討配電系統的發展方向。”會議主辦方CIRED中國國家委員會副主席、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助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陳峰在開幕式上說,“在節能減排的嚴峻形勢下,應加快可再生能源的規?;?,分布式能源系統和微網及智能電網的建設,提高供電質量,形成并實踐配電系統的新理念和新技術,推進配電系統的持續發展。”如果說智能電網給我國電網建設指明了方向,那么配電系統的發展則是引領智能電網進入新紀元的“雙核引擎”。伴隨著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逐步深入,“智能配電網、供電質量、全壽命周期資產管理、配電網故障、分布式能源與微電網、配電網規劃、需求側響應、配電網可靠性、儲能技術”等關鍵詞再次被聚焦在鎂光燈下,備受矚目。

配電系統充當“排頭兵”

國家“十二五”智能電網專項規劃指出,未來,智能電網的建設重點將是通過現代先進技術的高度融合,全面提高大電網運行控制的智能化水平。按照國家電網公司2010年發布的規劃,到2015年,將初步形成以特高壓為骨干的堅強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雙向互動服務體系,基本實現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友好接入和協調控制。一段時間以來,配電系統率先智能化似乎已經成為共識。

事實上,搭建智能電網先從供配電系統入手并非“孤例”。早在2008年3月,美國科羅拉多州的Boulder,就是從供用電領域入手,率先建成全美第一個智能電網城市。智能電網中的配用電領域,通稱為智能配電網,由于全面覆蓋發輸配用和電力市場、包括一二次系統的智能電網,并沒有必然的先后順序聯系,既可從上到下、也可從下到上進行研發實施。

“從配用電領域入手搭建智能電網正在成為一種趨勢”,持這種觀點的專家們普遍認為:“智能電網有別于當代電網的幾個主要特征,均與甚至有的僅與配用電有關;智能電網的基礎,是發輸配用電各個結點之間電力和信息的雙向流動。因此,解決當前供需雙向互動的薄弱環節,自然成為首選;由于全球的共同關注與參與,配用電領域技術創新的智能電器和智能電力交換設備不時涌現;在傳統電網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智能電網,量大面廣的配用電,可通過充分發揮現有系統作用,優化投資,獲取較高的性價比。”天津大學余貽鑫院士在此次會議上介紹了中國配電網的發展現狀并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中國智能電網的建設應注重效益和配電智能化、用戶側的建設等,他認為:“智能電網原定律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增加電網安全性,避免系統崩潰;二是保留分布式電源的最高滲透;三是開發先進的電力市場,其中也包括資產管理、設備等一些問題;四是提出對電網的最高約束,如可靠性,安全性等等。”

節能減排是永恒“主題”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一直保持較快速度發展,據統計,2011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接近180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達到6500萬千瓦,中國已經是世界上風電設備制造大國和風電裝機容量最多的國家,成為名副其實的風電大國;中國智能電網建設和分布式能源發展也都取得了顯著進步,在北京、天津、上海、廣東等地建立了一批智能小區、微網和分布式能源系統的試驗示范工程,正在取得示范效應;另外,以清潔燃料作為能源直接滿足用戶多種需求的利用,必將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陳峰說。

面對全球日趨緊張的能源形勢,國際大電網會議(CIGRE)主席KlausFrohlich指出:“電力行業面臨著能源需求與日俱增,資源日趨緊張,環境承載能力有限、電源遠離負荷中心、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自然災害的干擾”等問題,并從輸電側角度提出了諸多技術解決方案,可以預見,在破解能源困局逐漸成為全球共識的語境下,節能減排仍舊是我國能源領域尤其是電力行業永恒的主題。

陳峰表示,“節能減排是電源多元化發展的一個趨勢,也是智能電網建設必不可少的一步,我們應該看到,經濟發展和電力建設的快速增長給我們的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2009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目前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9%,而美國占16%。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可再生能源規?;_發、分布式能源系統和微網建設,更加注重熱電新技術,包括熱化技術、通信技術、大容量儲能技術,加快智能電網建設。目前全球面臨著低碳經濟的挑戰,如何在保證經濟增長的同時盡可能減少碳排放,這也是我們本次供電會議的核心內容。當然,要實踐配電系統發展的新理念、新技術,推進配電系統更加規?;l展,離不開基礎研發,更離不開高新技術的運用。”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