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5日,由中國傳動網、《伺服與運動控制》雜志、中國機器人網聯合主辦的“2015中國伺服與運動控制&工業機器人企業家高峰論壇”上,易能立方總經理王健、睿工業總經理馮晉中進行了相關總結與啟示分享。
王健:傳承與創新,共建產業未來
易能立方總經理王健先生擔綱“2015中國伺服與運動控制&工業機器人企業家高峰論壇”主持,以博學見識、幽默風格、睿智點評贏得與會者的一致認可。在論壇尾聲,王健先生總結呈辭并倡導:中國伺服與運動控制發展,重在聯合。他強調,優秀用戶,可更開放,可更公開地進行信息共享。中國伺服與運動控制的未來,需在競爭中發展,更需在融合中邁進;伺服高端應用中,有一點很“透”——一致性問題的解決辦法非技術,需從“骨子里改造自身”,多方面投入與整合;中國機器人制造商與集成商尚未跟上急劇膨脹的市場腳步,有必要推進“機器人+應用+系統”進程發展;機器人出現,是為了替代人不想做,不能做的一些領域,只有加強這些領域的理解與建設,才能真正發揮工業機器人優勢,促進產業發展;最后,他強調,無論伺服、運動控制還是工業機器人,要實現產品與品牌升級。傳承與創新必不可少。傳承最重要的是文化,文化傳承也最具力量;創新最重要的是基于用戶需求,不囿于一域,多學科、多產業融合與跨界。
馮晉中:中國伺服電機與運動控制市場報告
中國伺服市場宏觀分析
伺服市場增長及預期:受宏觀調控以及經濟回暖刺激作用,未來四五年伺服將處于穩定、持續、正增長發展階段,復合增長率達11%。
中國工業機器人整體市場宏觀分析
當前,制約自主機器人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于本土產業鏈不成熟。目前市場主要零部件基本上均由歐洲和日韓公司控制,國內本土生產商與其差距較大。
工業機器人單體競爭集中在集成應用、主機成本及其可靠性三方面。現階段國內機器人主要的技術瓶頸是核心技術與國際主要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核心技術如果通過進口來解決必然導致成本升高,導致自身產品缺乏競爭力。
國內外技術差距最大的是減速機和伺服電機。三大關鍵零部件決定了產品的性能、質量及價格,是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但三大關鍵部件進口比例較高,特別是減速器目前基本被日本2家公司壟斷。因此現在國內制造工業機器人成本較高。
國內機器人企業未來發展的三大趨勢:
(1)下游集成應用。一段時間內還會以國外主機產品為主,有較強技術能力的集成公司會先于機器人制造企業發展,有行業經驗的應用公司會更進一步發展;
(2)機器人本體,落戶在機器人產業基地先行,尤其周邊工業發達,人力成本較高的地區;
(3)能攻克核心零部件,最先受益的可能是減速機,能最早實現量產和進口替代。
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分析
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增長迅猛,年需求量2-3萬臺套,機器人產業化剛開始,沿海需求高于內地需求,民企需求高于國企需求。
工業機器人在汽車行業應用最為廣泛。國內合資車企率先在中國制造業領域引入機器人自動生產線,其他制造業的機器人普及率較低,因此我國汽車及相關零部件行業占機器人總需求的50%左右,高于全球水平。
相比汽車行業,我國電子電器、金屬加工、食品飲料和煙草等一般制造的自動化水平更低,這些產業的機器人滲透速度將顯著高于汽車行業。制造業龍頭企業已紛紛加入機器人替代人工的改造行列,代表企業有富士康、格力電器、海鷗衛浴等。
四六軸類型機器人應用場合有焊接、噴涂、搬運、碼垛、裝配、上下料等。SCARA水平多關節應用場合有高速抓取、搬運、裝配。Delta機器人應用場合有高速抓取、搬運、裝配。
通過訪問主要機器人廠商發現,廠商端預估中國機器人市場未來5年的增長保守估計在10%左右,樂觀估計會沖破20%的復合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