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注定會被歷史所記住的一個年份。全球性的大疫情后,運控行業迎來了瘋狂的爆發式增長,各個版塊展現出來喜人的成績單。但這背后的陰影卻是原材料大幅漲價,芯片幾十上百倍的瘋漲還嚴重缺貨,這些因素都給這份成績單添上一抹隱憂。可喜的是,國產運控企業已經經過多年的市場洗牌,已經能夠非常冷靜、客觀的面對挑戰,獨辟蹊徑趟出一條國產化之路。在國家“碳中和”“碳達峰”政策引導下,國產運控企業抓住機遇,紛紛布局新能源領域,并取得了佼好成績。市場激蕩之下,這些企業即使需要額外撥出資金儲備原材料,但依然沒有放緩研發革新的腳步,反而還大幅增加研發費用投入,隨著國產研發技術不斷創新、深入,行業用戶對國產品牌認知度也不斷增強,半年財務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4.35億元,同比增長4.17%;凈利潤6.28億元,同比增長5.87%;每股收益0.61元。據悉,公司旗下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承擔了公司最為重要的電梯業務,累計制造和銷售電梯已超過100萬臺。公司預計,2021年上海三菱舊梯改造數量以及2021年上海三菱電梯完成老房加裝電梯的增幅均將超過30%。

公司營業收入預計達76.54億元至 86.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0% 至8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5.10億元至17.42億元,同比上漲95%至125%。
匯川技術表示,報告期內由于新基建投資拉動、產線自動化率提升、新能源乘用車普及率提高等原因,使下游行業及客戶產品需求較為旺盛,公司通用自動化業務、新能源汽車業務、工業機器人(10.850, 0.05, 0.46%)業務均取得快速增長。
除了行業景氣度上升帶動業務發展,匯川技術也從多方面來夯實自身實力,穩固工控龍頭地位。技術上,公司成果頗豐,截至今年7月29日,公司及下屬企業累計取得80項發明專利及軟件著作權證書;成本控制上,公司持續推進變革,運營效率有所提升,2021年上半年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及管理費用增速均低于收入增長速度;內部管理上,公司于今年4月27日發布了長效激勵持股計劃(草案),計劃在2021-2023年每年提取當年實際完成的凈利潤超出當年凈利潤目標值的數額的30%作為業績激勵基金,購買股票后分配給公司核心人員。
疫情使得越來越多工業企業加速自動化、數字化轉型步伐,匯川技術市場份額仍將快速提升,分享智能制造升級紅利。

報告期內,公司完成營業收入?205,312.98?萬元,同比增長?19.73%;實現營業利潤?14,401.25?萬元,
利潤總額?14,382.78?萬元,凈利潤?10,240.47?萬元,分別比上年度同比增長了?68.47%、69.72%、95.46%。
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856.34?萬元,同比增長?104.37%;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7,295.03?萬元,同比增長?167.44%。主要業績驅動因素如下:
1、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智能制造和機器人、運動控制業務將迎來眾多發展機遇。國內工廠自動化領域的設備升級,鋰電、光伏等新興行業大規模擴產和海外消費類需求的上升,一般工業和?3C?需求強勁、汽車工業回暖,新能源相關行業持續向好。
2、在機器人行業,經過長周期的研發投入,公司自主開發的機器人控制系統、伺服系統和軟件系統,技術自主化率超過整機價值的?60%,電梯行業。電梯控制領域。?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3,775.13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25.70%;實現營業利潤21,558.18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 30.49%;實現利潤總額21,549.05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31.2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513.78萬元,較上年 同期上升26.76%;公司基本每股收益為0.3888元,較上年同期上升18.54%。
2021年上半年,按營業收入來看,智能家電電控和工業自動化板塊均出現較大幅增長,工業電源產品穩步增長。
2021年上半年,剔除新能源汽車業務,公司其他業務同比增幅45.92%。 與此同時,公司通過強化研發投入,搭建研發平臺,不斷推出新產品,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20,312.49萬元,同比 增長22.72%,占銷售收入的10.48%。
報告期內,各板塊業務總體經營情況如下: 1)智能家電電控產品 2021年上半年,公司智能家電電控產品銷售收入10.47億元,同比增長46.13%,占公司營業收入的54.05%。 2)工業電源產品 2021年上半年,公司工業電源產品銷售收入3.92億元,同比增長13.57%,占公司營業收入的20.23%。 3)工業自動化產品 2021年上半年,公司工業自動化產品銷售收入4.05億元,同比增長108.11%,占公司營業收入的20.89%。 4)新能源汽車及軌道交通產品 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車及軌道交通產品銷售收入0.87億元,同比下降66.5%,占公司營業收入的4.51%。

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33億元,同比增長51.27%,實現凈利潤2.11億元,同比增長52.83%,基本每股收益為0.43元。對于業績增長,中控技術表示,主要因石化、化工等流程行業用戶對自動化、數字化需求的持續增長,公司在工業自動化及智能制造方案等業務方面保持增長。
從業務結構來看,“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是中控技術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具體來看,“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實現營業收入14.4億元,占總營業收入比為79%;自動化儀表實現營業收入1.82億元,占總營業收入比為9.99%;工業軟件實現營業收入8057萬元,占總營業收入比為4.42%。
報告期內,中控技術持續推進數字化解決方案,與 DSS(杜邦可持續解決方案)、天津石化、萬華化學、新特能源、鵬飛集團等國內外多家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費用方面,中控技術2021半年度營業成本10.9億元,同比增長73%,高于營業收入51.3%的增速。期間費用率為32.6%,較去年下降6.2%,費用管控效果顯著。報告期內,中控技術的經營性現金流由1.4億元下降至-3.5億元,同比下降354.86%,對此,公司表示是因為公司業務規模擴大,對外采購存貨增加所致。

公司兩大核心業務模塊競爭優勢持續增強,主營業務快速發展, 產品知名度顯著提高,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根據MIR出具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報告,公司再次成為國內六軸工業機器人出貨量最高,為中國市場排名前十的國產工業機器人企業;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報告期內銷售收入15.62億,較上年同期增長33.17%,其中:自動化核心部件同比增長38%;埃斯頓機器人本體同比增長89%,六關節機器人出貨量占機器人整體出貨量 的85%;公司國內市場增長強勁,公司整體銷售同比增長58.78%;Cloos整合效應明顯,國內市場同比增長375%。
報告期內,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重要進展:
1、報告期研發費用同比增加44%,持續多年研發高投入轉化成新產品和新技術,顯著提升了公司產品的各項競爭能力
2、大客戶開拓有重大突破
3、Cloos整合效應明顯
4、細分領域的領頭羊地位進一步鞏固

公司報告期間產生營業收入13.6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0.02%,歸母凈利潤1.8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逾64倍。公司業績增長主要歸因于碳酸鋰業務,且公司當期加碼了該業務相關的項目建設,未來公司對該業務的依賴程度將更高。因此,公司業績對碳酸鋰市價和下游應用領域市場需求的敏感度也將提高。
報告期間,公司流動性狀況欠佳,經營現金凈流量下降較明顯,且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小于1倍。公司還于2月抵押原值4.68億元機器設備向銀行借款5000萬元。
碳酸鋰產品為主要增長點 業績受產品市價波動影響較大
2018年至2020年,公司的營收下滑且扣非歸母凈利潤持續為負。2021年4月,公司才因2020年的凈利潤由負轉正而剛剛摘帽。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65億元和1.81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較低的基期數據,業績變動較顯著。

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134,061.90萬元,同比增長 41.7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8,940.96萬 元,同比增長 47.75%。公司工業自動化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0.72%;數據中心業務在團隊不斷攻堅的凝聚力下,受數據中心行業的增長,產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1.43%;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進一步縮小虧損,同比增長 39.76%,使得公司整體盈利得到提升。
主要驅動因素如下: (1)疫情后期全球經濟重啟,海外發達經濟體抓緊推動經濟,中國“十四五”也進一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使得設備購置和更新出現契機。 (2)報告期,制造業整體景氣度提升,對工業自動化產品需求持續增長,尤其是OEM配套市場;外資品牌受疫情影響和芯片短缺影響,交付延長,給國產替代提供機會;隨著海外經銷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在非洲、中東和南美等一些空白市場陸續取得突破。 (3)報告期,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高速發展帶動數據中心市場持續增長,數據中心業務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4)報告期,新能源汽車受“碳排放”影響及政策落地,新能源汽車獲得越來越多終端消費者的認可,市場需求較大,公司基于多年來產品布局,在商用車市場取得領先優勢。

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923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75%;歸屬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289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2.53%。其中,公司第二季度單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7814萬元,為歷年單季度營業收入新高。公司境內、境外業務同步增長,其中境內業務較上年同期增長43.9%,增速更快。 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投入901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60%,研發費用的增加保證了公司各項業務的持續技術創新和公司在產品布局上保持前瞻性及持續領先的需要。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5,939.0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0.7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381.9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0%(若扣除計提的專項獎金和股權激勵成本531.25萬元,實際增長13.47%),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總資產110,589.60萬元,比年初增長17.7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69,822.39萬元,公司財務狀況良好。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未能實現同比例增長,主要是受大宗金屬材料價格上漲和人民幣升值的影響,銷售價格調整有一定的延后性,公司的毛利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另外公司加大研發和管理投入,研發費用相對上年同期增長940.49萬元,增長57.65%,管理費用增長1,259.74萬元,增長97.04%。

報告期實現營收6.44億元,同比增長47.98%;歸母凈利潤1.32億元,同比增長41.64%;扣非凈利潤1.23億元,同比增長43.1%。基本每股收益0.44元。
2021年上半年,由于宏觀政策對于高科技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大力支持,以及疫情導致的積壓需求持續釋放,下游客戶產能加快恢復,部分行業市場需求出現大幅增長,例如電子、3C、半導體、光伏、鋰電、激光切割、物流裝備等行業需求增長較快,帶動伺服系統、步進系統、控制系統等產品市場需求同比出現較快增長。公司的交流伺服系統以及運動控制PLC取得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報告期內,公司不斷提高研發水平,提高產品性能,運動型可編程控制器、人機界面、伺服系統、控制系統等產品獲得穩步發展。公司的伺服系統技術取得了一定的突破,DS5產品系列取得了市場的整體認可,在經過了多年的技術儲備后,行業的解決方案已經逐步成熟并取得客戶的認可,帶動了整體的業務增長。
1、可編程控制器業務板塊: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提高可編程控制器的技術優勢,豐富產品系列,充分利用PLC的品牌優勢,積極拓展市場,報告期內毛利率為60.60%,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1.94%,達到2.39億元。
2、驅動系統業務板塊:通過PLC帶動伺服的策略逐漸落地,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3.03%,達到1.54億,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高。
3、人機界面業務板塊: 報告期內推廣無前殼內嵌入人機界面,報告期內銷售收入穩步增長,實現銷售0.93億元。
4、智能裝置業務板塊:公司智能裝置自主化比例高,主要核心零部件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上半年公司智能裝置實現收入909.30萬元。

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59億元,同比增長147.2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535萬元,同比增長424.19%;基本每股收益0.23元。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1,881.6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4.87%。2020年上半年口罩機零部件業務貢獻的銷售收入為11,329.29萬元,本報告期口罩機零部件業務未貢獻收入,剔除該部分業務后,本報告期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79.08%。其中,主軸業務、轉臺等功能部件相關業務(含轉臺、直線電機、減速器)、運動控制產品(伺服驅動、伺服電機、運動控制器)、維修及零配件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6.60%、3.25%、27.77%、12.32%和0.06%。報告期內,受益于旺盛的市場需求和公司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公司主軸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5,023.02萬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128.62%,其中高速加工中心主軸、PCB成型機主軸、PCB鉆孔機主軸、數控雕銑機主軸、車床主軸等銷售收入均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發布2021年半年報,今年1月至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3億元,同比增長47.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336.81萬元,同比增長13.1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4053.02萬元,同比增長10.97%。
對于此番業績上漲,中大力德表示,上半年,公司通過研發投入,不斷開發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大力拓展細分市場,不斷挖掘潛在客戶,為業績持續增長奠定了基礎;同時,公司針對大宗原材料上漲采取積極的應對政策,通過內部挖潛、提高銷售單價等有效方式,確保公司盈利水平。
報告期內,公司核心產品銷售收入均實現了快速增長,其中,減速電機業務收入3.58億元,同比增長44.94%;減速器業務收入1.26億元,同比增長58.22%。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 營業收入 24,622.97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32.22%;營業利潤 4,242.34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3.4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3,841.15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7.13%。各項財務指標變動的原因是:(1)報告期內,公司下游行業需求持續增加,公司在智能物流裝備、機床、醫療設備、環保設備等行業銷售額繼續保持穩定增長。(2)報告期內,由于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產品成本增加,公司毛利率下降 3.66%。(3)報告期內,公司大力推動管理變革和營銷鐵軍的打造,加大營銷和研發投入,各項費用均有所上升,同時去年同期由于疫情原因公司部分費用得到減免導致基數較低。


代碼 | 名稱 | 每股收益 | 主營收入 | 同比增長 | 凈利潤 | 同比增長 |
---|---|---|---|---|---|---|
600835 | 上海機電 | 0.61 | 114.35億 | 0.05 | 6.28億 | 5.87 |
300124 | 匯川技術 | 0.61 | 82.74億 | 0.73 | 15.63 億 | 1.02 |
002527 | 新時達 | 0.14 | 20.50億 | 0.20 | 8856.3萬 | 1.04 |
002851 | 麥格米特 | 0.39 | 19.38億 | 0.26 | 1.95億 | 0.27 |
688777 | 中控技術 | 0.43 | 18.33億 | 0.51 | 2.11億 | 0.53 |
002747 | 埃斯頓 | 0.07 | 15.62億 | 0.33 | 6,289.24萬 | 0.02 |
002176 | 江特電機 | 0.11 | 13.65億 | 50.02 | 1.81億 | 6442.29 |
002334 | 英威騰 | 0.12 | 13.41億 | 0.42 | 8,940.96 萬 | 0.48 |
603728 | 鳴志電器 | 0.31 | 12.92億 | 0.31 | 1.29億 | 0.63 |
002892 | 科力爾 | 0.30 | 6.59億 | 70.75 | 4381.91萬 | 1.20 |
002979 | 雷賽智能 | 0.44 | 6.44億 | 0.48 | 1.32億 | 0.42 |
603416 | 信捷電氣 | 1.11 | 6.34億 | 0.28 | 1.55億 | 0.09 |
300503 | 昊志機電 | 0.36 | 6.19億 | 34.87 | 1.04億 | 59.62 |
002896 | 中大力德 | 0.52 | 4.93億 | 0.48 | 4,336.81萬 | 0.13 |
688160 | 步科股份 | 0.46 | 2.46億 | 32.22 | 3841.15萬 | 1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