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用現代切削技術提高加工效率
時間:2006-09-30 10:30:00來源:fenghy
導語:?當前,機械行業的發展形勢一派大好。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行業對機械產品的需求十分旺盛
當前,機械行業的發展形勢一派大好。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行業對機械產品的需求十分旺盛,使一些企業的產品訂單已經排到了2008年甚至更遠,企業完成生產任務的壓力很大;與此同時,很多企業也還面臨著來自市場的交貨期與價格的競爭。在這樣的形勢面前,不少企業都面臨著生產任務繁重與切削加工效率低下的矛盾,在想方設法提高加工的效率。
盡管近年來我國的切削加工及刀具技術已取得一定的進步,但與現代切削技術的先進水平相比,總體上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應用先進的切削技術及刀具提高企業的加工效率大有潛力可挖,對于保證生產任務的完成可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全行業難得的大抓切削技術的好時機。
那么,如何應用現代切削技術提高企業的加工效率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肯納金屬公司的復合鉆
首先,近幾年切削技術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刀具材料性能的不斷改善和涂層技術的快速進步,尤其是量大面廣的硬質合金材料及其車刀、銑刀可轉位刀片。各刀具公司新開發的硬質合金刀片牌號似雨后春筍,其品種遍及切削加工的各個領域。通常一種新牌號的推出可使切削效率提高20%~30%,有的甚至高達 100%。因此全面審視企業長期使用的老材質,淘汰一部分老牌號,采用相應的新材質、新牌號,尤其是用涂層牌號代替非涂層牌號,對于提高加工效率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其次是快速發展的新的刀具結構,對提高加工效率同樣有重要的作用。如山特維克可樂滿新推出的CoroDrill880硬質合金可轉位淺孔鉆,由于在刀具(片)的結構上作了重大改進,與原來的淺孔鉆比較,進給速度或切削速度可提高將近一倍,加工效率可提高70%左右,并且可以獲得更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又如哈爾濱汽輪機廠在生產國內首臺60萬千瓦超臨界汽輪機組時,遇到了大直徑深孔加工的難題,如果用傳統的孔加工刀具加工,每個孔要6.7小時,便無法完成加工任務。后來該廠采用肯納金屬公司的一種復合鉆,每個孔的加工時間只需0.5小時,減少加工時間約93%,原先40天沒有完成的約200個深孔的加工任務,5天就全部完成了。可見企業應積極利用豐富的先進刀具資源提高加工效率或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加工難題,并以此為契機,不斷提高企業切削技術和刀具的應用水平。
第三,近幾年工具工業為某些機械行業開發的新型刀具,具有高效或創新工藝的特點,對推動行業加工技術的進步起到重要作用。如為模具工業開發的插銑(鉆)刀、多功能銑刀、大進給銑刀、牛角銑刀等刀具,對提高模具加工效率、革新模具加工工藝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業要利用參加培訓班、研討會、參觀展覽會等學習機會,及通過雜志廣告、專業網站等信息渠道,及時了解和收集本行業刀具的最新進展,為我所用,使企業始終保持著先進的切削加工水平和領先的加工效率。
此外,切削技術有一部分共性的成果,如代替焊接刀的可轉位刀具、刮光車刀片和帶前角的螺旋刃銑刀片等可轉位刀片、可代替通用高速鋼刀具的整體硬質合金鉆頭、立銑刀等刀具,這些刀具對提高量大面廣的車、銑、鉆工序的加工效率有普遍效果,并早已為生產實踐所證明,目前已在我國的部分企業中得到應用。但是不可回避的事實是仍有相當多的企業因各種原因至今沒有充分采用這部分技術,沿用著早已落后的刀具,從而長期制約著企業的發展。企業應有計劃有步驟地采用通用的先進切削技術和刀具,迅速改變刀具的落后面貌。
以上關于刀具對企業發展的作用只說到了滿足企業現實需求的方面,而切削技術和刀具作為機械加工最主要的基礎工藝,對企業長遠的發展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是企業建設自主開發體系和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的創新包括產品的創新和制造工藝的創新。對于產品創新,完成結構設計只是新產品開發的第一步,它的投產往往還要經過制造工藝的創新,并且只有包含著制造工藝決竅的新產品,才是一個有生命力的產品。因此制造工藝的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而在制造工藝創新中切削工藝和刀具的創新占有重要的地位。如目前飛機工業中使用新型的鋁合金整體薄壁構件代替原來的焊接、鉚接的組裝構件,使構件的重量減輕、強度提高、制造成本降低,而這種整體薄壁構件的最終能夠投產應主要歸功于鋁合金的高速切削新工藝的開發。
制造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不斷引入新的材料。這些新材料往往可滿足零件更惡劣的工作條件,從而提高產品的性能。可是這些新材料的一個共同特征是可切削性差。因此,新材料能否投產取決于能否開發出新的切削工藝和刀具。近幾年,歐洲的汽車工業引入一種新的鑄鐵即蠕墨鑄鐵(CGI)用以制造發動機的缸體、缸蓋等零件,可減輕發動機的重量和提高工作壓力,有利于節能和環保,受到汽車工業的青睞,并預言它將引起汽車工業的革命。可是這種新材料可切削性比灰鑄鐵差,刀具壽命短,加工效率低,必須開發新的刀具和加工工藝。用這種材料制造的缸體生產線得以最終投產,也是在企業與刀具制造商經數年合作的努力,開發了新的刀具和切削工藝以后才實現的。再以石油工業的油井管為例,隨著油井深度的增加,制造石油管的材料強度也不斷提高,使油井管螺紋的切削工藝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早期加工低強度管螺紋是用3個齒梳刀的車削工藝,后來為加工中、高強度管螺紋開發了用3個三齒梳刀的套車工藝。在此過程中,我國生產油井管的企業早期引進了三齒梳刀車削工藝,后來又引進了套車工藝,其中企業缺少切削工藝的自主研發能力是一個重要原因。改革開放以來,不少機械加工企業為了開發新產品,引進—引進—再引進,一個共性的問題即是企業缺乏切削技術的積累和自主開發的能力。
當前,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創新型企業,機械加工企業都在強調自主開發體系和創新能力的建設。為此,必須克服傳統的“重主機,輕配套”的思想影響,對制造工藝技術尤其是切削工藝給予足夠的重視,使其成為企業自主開發體系的一部分,成為建設創新型企業的核心技術之一。在機械工業難得的發展機遇面前,重視切削技術和刀具將成為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標簽: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