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9-15 11:23:55來源:zhangting
1引言
隨著21世紀經濟的飛速發展,伴隨著自然資源的枯竭、環境的破壞以及能源需求量的不斷增長,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顯得更加迫切。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的開發可以有效緩解我國的能源供應困局,其中產業化條件最為成熟的首推風力發電。
大中型風電動機組并網發電,已經成為世界風能利用的主要形式,隨著并網機組需求持續增長,生產量上升,機組更新換代,單機容量提高,機組性能優化,故障降低,生產成本下降,風電已具備與常規能源競爭的能力。而對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環保法規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大,使風電技術作為一門不斷發展和完善中的多學科的高新技術,通過技術創新,提高單機容量,改進結構設計和制造工藝,以及減輕部件重量,降低造價,它的優勢和經濟性必將日益顯現出來。
我國風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為32.26億kW,初步估算可開發的裝機容量就有2.53億kW,居世界首位,與可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3.78億kW為同一量級,具有形成商業化、規模化發展的資源潛力。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風力發電已開始向商業化方向發展。2影響風電發展的主要因素
2,1風能資源
了解當地的風能資源情況對估算風電場發電量以及評估潛在的效益非常重要。對風電場而言,風電動機組年利用時間最低要求為2000h.即單機容量為600kW的風電動機組年發電量不能低于l 200 MW.h才具有開發價值。當風電場風電動機組平均年利用時間達到2 500h,風電場具有良好的開發價值:當風電動機組平均年利用時間超過3 000h,為優秀風電場。
目前我國風電場年利用小時數一般為2 700 h,一些地方達到3 200h,風電成本為0.45"-4).70元/kW-h,相對于發達省市的火電價格,已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2.2電網條件
當風電裝機容量不超過當地電網總容量的10%時,風電不會影響電網的質量。但是由于風的隨機性,風電不能調度,因而它也不可能替代常規裝機容量以滿足負荷要求。風電產生的電量可以替代煤電產生的電量,以減少污染氣體排放。一般風能豐富的風場距離現有電網較遠,規劃時應考慮接入系統的成本,與電網的發展相協調。
1994年7月頒發的《風力發電場并網運行管理規定(試行)》中規定:“當風電場容量占電網統一調度容量的5%以下時,一般無需裝設控制設備;當超過5%時,應與電網調度機構協商確定”。除烏魯木齊電網中并網運行的風電裝機容量為6.36萬kW,約占電網裝機容量的3.3%,其他地區遠離這個指標.不會是發展風電的障礙。
2.3經濟方面
隨著技術發展,風電成本逐步降低。但目前我國風電上網電價比煤電等高出0.3~0.4元/kWh。降低風電成本的方法包括優選場址、規模開發、風電場優化設計和通過設備招標選擇機型外,例如,當風電場風電動機組平均年利用小時數達到或超過2500 h后,每度電成本將降至華東、南方等一些發達地區電網火電成本以下。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是降低風電動機組成本,因為它占風電場初始投資的比例非常大,約占70%。盡量采用國內制造的部件,在達到與進口設備同等質量的條件下,爭取成本下降,這將大大減小風電和常規煤電電價的差距。
1997~1998年,我國風電場投產209臺機組,合計容量114200kW,全部為進口,設備價格高,風電場每千瓦造價約8000~9 000元,其中機組占投資的75%~80%,只有逐步實現國產化,才能把風電場造價降下來。目前國內大中型水電站每千瓦造價為7 000~8000元,火電站加上脫硫環保設施,每千瓦造價也要超過7 000元。
2.4政策方面
初期激勵風電發展的政策是行政性的,如允許并網、收購全部電量、還本付息電價、網內攤銷等,使業主有可能向銀行貸款建風電場,風電與常規火電的價差甚至由電力局系統的利潤承擔。對風電比較重視的省區政府允許將風電的價差攤到全省的平均銷售電價中;目前急需制定政策,制定出按污染排放量分配比例,由全國所有省區共同承擔。同時各省應根據當地風能資源條件制定風電最高上網電價,以利于有效開發風能資源,降低成本。
風力發電的成本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成本,約占總投資的85%以上。按照我國增值稅抵扣政策,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值稅不能抵扣。風力發電執行17%的增值稅稅率,因為沒有購買燃料等方面的抵扣,因此風力發電實際稅負明顯高于火力發電。針對風力發電上述問題,國家經貿委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給予風力發電減免增值稅優惠政策的建議,以鼓勵風力發電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文件,明確對風力發電實行按增值稅應納稅額減半征收的優惠政策。
按照新的稅收政策,找國風電電價平均將降低約五六錢,新建風電場電價水平有望降低到0.50元mwh以上。
3甘肅省的風電產業
3.1甘肅省發展風電產業的有利條件
從分布情況看,全國風能資源較豐富區域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及附近島嶼,新疆、內蒙古和甘肅河西走廊及東北等部分地區,每年風速在3m/s以上的時間近4000 h左右,部分地區年平均風速可達7m/s以上,具有很大的開發利用價值,是我國將來主要的風電開發基地。
甘肅省位于我國西北風能資源豐富地區,根據國家氣象部門統計,風能總儲量居全國第5位,占全國風能總資源的77%,可開發利用的風能總儲量為l 950~2 000萬kW,主要集中在河西的酒泉地區,其他地區分布在部分山口,如烏鞘嶺、華家嶺、芨嶺等。河西地區風速年際、年內變化都較小,年平均風速的變差系數在0.02~0.025之間,對風能利用極為有利。甘肅省擁有的風能資源非常豐富,可利用面積十分廣闊,地理環境十分優越,電力上網輸送條件很好,交通運輸十分便利,現有的機電制造業基礎和實力比較雄厚,這些優越條件為甘肅省加快風電產業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開發建成投產的大型風電場僅有玉門風電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004年國家發改委主持的三個大型風電場特許經營招標規定了70%的本地化率。這樣就在政策上吸引跨國公司來華設廠、轉移技術,將有助于縮短我國在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與國際的差距。通過政策驅動,著力培育我國自己的風電制造產業。同時通過市場競爭和提高國產化率也能為風電成本下降做好準備。
3.2甘肅省發展風電產業的不利因素
隨著技術發展,風電成本已經大幅度的降低。但目前中國風電上網電價與煤電等相比仍然缺乏競爭 力。對一個裝機容量為100MW,年發電量為250Gw-H 的風電場而言,當地電網消費者每年需要多付出0.75~1.00億元購買風電。雖然這是保護環境的代價,但對于 經濟發展緩慢、電價承受能力較差的甘肅省,過多過快的發展風電也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3.3甘肅省發展風電產業的思路
我省具有發展風電產業良好的自然條件,但是由于長期以來經濟發展落后于東部地區,因此,電價也遠遠低于經濟發達地區。在這種情況下,發展風電首先需要在政策方面得到支持。雖然我國自主開發的200~300 kW級風電動機組國產化率已超過90%,600 kW機組樣機國產化程度已達80%,但兆瓦級的風電動機組尚未實現國產化。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鼓勵風力發電稅收優惠政策,使得風電動機組的投資成本較大幅度下降。即便這樣,風電上網價格仍然遠高于我省水電或火電的上網價格。因此,需要對可再生能源立法,從而打破電力市場的地區分割,解決風電在全國攤銷的關鍵難題,同叫輔以信貸、稅收、消費等方面的鼓勵政策,從而引導更多的投資進入風電產業。
標簽:
上一篇:汽車行駛記錄儀的抗干擾設計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5-19
2025-04-30
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