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11-14 17:30:21來源:sunxiaoli
【摘要】兩臺西門子CPU226PLC之間實現數據交換,一臺可以控制另一臺的輸出,另一臺也可以控制本地PLC實現輸出。本文論述了實現這種數據交換的兩種方法,并且都已經通過實驗驗證確實可行。文中將重點討論采用指令向導如何實現的方法。
關鍵詞 兩臺PLC PPI通訊 主從通訊 兩種實現方法 指令向導
0引言
由于西門子200系列的PLC性價比較高,使用壽命較長,適應惡劣環境能力強,已普遍應用于工業現場的很多場合。而在這些應用場合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一種情況,那就是這臺設備用了一個西門子200PLC,另一臺設備也用了一個西門子200PLC,同時,這兩臺設備之間還需要部分數據交換,比如一些電磁閥等需要數個同時得電才能實現動作,這樣可能就需要控制另一臺設備的一些部件了。所以,討論兩臺200PLC之間的數據通訊是有必要的,也是工業現場所急需的。
1硬件準備
CPU226西門子PLC兩臺;網絡連接器兩個,如圖1所示,使用時用雙絞線將兩個連接器的A-A相連,B-B相連,可都連接進線口,并將終端電阻投入(開關打到ON位置);PC/PPI通訊電纜一條,如果電腦沒有串口,需加一條USB轉RS232C電纜,并在PC中安裝驅動成功才可能連接上PLC;裝有編程軟件的PC一臺;其他若干。
2硬件連接
分別連接好兩臺PLC的電源線,將兩個網絡連接器按上述方法插好,圖1中右側連接器(帶有插口的)插到主站的PORT0上,這點要注意,因為所選的端口不一樣,程序中的指令就不相同了。將左側的插頭插到從站的PORT1上(這個端口選擇不是必須),將PC/PPI電纜分別插到電腦和右側連接器的插口上。
2.1
兩臺PLC通電,打開編程軟件,點擊左側的“通信”,雙擊后刷新,可以看到兩個PLC都顯示出來了,站地址分別為2和3。選擇站地址為3的那臺PLC,也即是在PORT0上插有網絡連接器的那臺,后確認。所以,站地址為3的PLC為主站,站地址為2的PLC為從站。
3通訊試驗內容
實現主站的輸入IB0可以在從站QB0上輸出,同時,也可以實現從站的輸入IB0可以在主站的QB0上輸出。
4兩種實現方法
4.1編程法
4.1.1要看懂編程法需要熟悉TBL表的含義和緩沖區首字節標志位的含義。TBL表的含義和數據區的格式以及緩沖區首字節的含義可以到下面的參考文獻中查看或查看手冊,這里不再贅述。表1為緩沖區各字節的定義。
4.1.2程序的STL格式如下圖2所示。鑒于篇幅,不再附上梯形圖,想查看的梯形圖可以將下列STL語句輸入到編程窗口,點擊“查看”—“梯形圖”即可。
4.1.3要知道程序是已實現預定功能,只需將PLC上用于傳感器的24V電源接到IB0輸入即可清除看到:在從站輸入I0.0-I0.7任何一個時,主站的Q0.0-Q0.7輸出指示燈相應地點亮了,在主站輸入時,從站同樣也會有此現象,兩臺PLC通訊實現。
4.2指令向導法
4.2.1指令向導是我們不常用的編程方法之一,指令向導為三種指令提供向導,分別是網絡讀寫、PID回路和HSC高速計數器。實現兩臺PLC的通訊正好可以用到指令向導的方法。熟悉了這一方法后,可以方便簡單地做到上述功能,下面就詳細說明該方法的步驟。
4.2.2
打開編程軟件,點擊“工具”—“指令向導”,這樣就開始了向導。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NETR/NETW”—“下一步”—“配置2項網絡讀寫操作”—“選擇端口0”,并未子程序取名或采用默認名稱—“配置網絡讀操作”,如圖3所示—點擊“下一項操作”—“配置網絡寫操作”,如圖4所示—“下一步”—地址可以選用建議地址,只要不與程序中其他使用的地址重復就可以—“完成”。這樣配置就完成了,可以看到在程序塊出現了一個子程序“NET_EXE”,在符號表里出現了向導符號。這時在主程序窗口調用該子程序即可,如圖5所示。將程序下載到主站里去,并試試通訊是不是已經可以實現了。
圖3 配置網絡讀操作
圖4 配置網絡寫操作
圖5 主程序中調用子程序
5結束語
在試驗中會發現,將程序下進去后,編程軟件不能監視程序的執行,這是因為PORT0已經被用于PPI的主從通訊,要監視程序執行,可以將電纜拔下(最好是斷電拔下),插到PORT1口,這樣就可以監視了。
【作者簡介】管治軍
通訊方式: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中埠鎮山東勝利鋼管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郵編:255082手機13668630996電子郵箱:474958170@qq.com
標簽: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相關資訊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5-19
2025-04-30
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