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自動煤質工業分析儀的研制過程。闡述了該煤質分析儀的軟、硬件結構及工作流程。其中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各種傳感器、模擬及開關量采集板卡、分析天平、加熱裝置等。軟件選用LabVIEW作為開發平臺,開發了一套完整的集分析過程監視、自動或手動控制、數據處理、數據庫管理等功能與一體的自動煤質工業分析軟件。最后,詳細敘述了該煤質工業分析儀在分析實驗過程中的軟、硬件工作流程,并對該分析儀的特點和優勢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自動煤質工業分析儀 虛擬儀器 LabVIEW
1 前言
火電廠發電成本中燃煤費用約占70%,煤質監督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電廠的安全經濟運行。全國煤炭市場放開以后,電廠燃煤中國家統配煤的比例逐漸下降,小窯煤的比例增加,煤質多變的現象在全國各電廠普遍存在。而隨著廠網的分開,降低發電成本成為燃煤電廠的首要任務。為提高鍋爐的燃燒效率,實現生產、管理自動化,發電廠有必要準確檢測煤質指標,以便調整鍋爐的加氧量,及時調整鍋爐的熱效率,并長期穩定地維持其效率。
隨著信息科學的不斷發展,對信號采集、數據處理、控制操作等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測試分析儀器已越來越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特別是在較為復雜、測試參數較多的場所,其多方面的局限性也就更為突出。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從客觀上要求測試分析儀器向自動化、智能化和柔性化方向發展,同時也為測試分析儀器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目前已有的煤質分析儀在擴展性、技術更新、可重用性以及可配置性等方面都有很多不足,一旦設備開發完成,就很難對其進行改進。這些局限性決定了此類設備將被操作更方便、功能更靈活、輸出結果更準確、直觀的自動化分析儀器所代替。
在基于以PC機為硬件核心的自動煤質工業分析儀的設計與開發中引入虛擬儀器技術,可以方便、快速地組成一套綜合性能的分析儀器。利用LabVIEW所提供的圖形編程環境,針對不同的測試分析對象,編寫功能單一的測試虛擬面板,每個面板相當于一臺功能單一的測試分析儀,然后把每個面板作為子面板調用,即可組成一臺可測多種參數的綜合分析儀器。雖然編程思路與通用編程語言相似,但虛擬儀器技術的特點決定了虛擬儀器在操作方便性、界面友好性等方面的突出特點,而且在開發時效上周期更短。通過虛擬儀器技術的引入,可以加快我國在測試分析儀器方面發展,縮短與國外的差距。
2 自動煤質工業分析硬件設計
自動煤質工業分析儀的硬件要完成的功能包括模擬量輸入信號的采集、數字開關量信號的讀取與控制、計算機與分析天平的通訊及稱量數據的傳送和計算、結果輸出等幾個部分。
其中,模擬量輸入信號的采集、數字開關量信號的讀取與控制采用的板卡采用了北京阿爾泰公司生產的USB2010數據采集板。該板是一種USB總線兼容的數據采集板,設計有12Bits分辨率的A/D轉換器,提供了32路單端或16路雙端的模擬輸入通道和2路D/A輸出通道,A/D轉換器輸入信號范圍:±5V、±10V、0~10V,16路開關量輸入,16路開關量輸出,提供基于LabVIEW的驅動軟件接口模塊,與LabVIEW軟件平臺完全兼容,使得編程人員在利用USB接口技術的諸多優點的同時,可以自由的選用方便簡易的圖形化編程語言LabVIEW。通過USB2010采集板采集到熱電偶變送器信號經過換算得到爐溫;采集來的氮氣、氧氣壓力和流量信號可實時顯示在用戶的操作面板上,以便用戶判斷氮氣、氧氣瓶狀態的正常與否;通過光電檢測器的信號來判斷樣盤轉動是否到達零位或樣位,以執行下一步稱量的操作。對USB2010開關量的輸入輸出操作用來判斷和控制外設的動作,比如自動分析儀的箱蓋上升下降,樣盤旋轉和上升下降,固態繼電器的接通和斷開,實驗過程中啟動排氣扇和實驗結束后啟動冷卻風扇,氮氣、氧氣電磁閥的打開關閉,作為動力氣源的壓縮空氣與氧氣的切換,還有通過對開關量輸入信號的檢測判斷控制電源、電阻爐電源的接通等。
根據分析儀的精度要求和實際情況,選用了德國Sartorius集團下屬的北京賽托拉斯儀器系統有限公司生產的BS124S 全自動分析天平。通過計算機的RS-232串口與天平通訊,由軟件發出命令對天平清零和讀取數據。硬件結構如圖2-1所示。
[align=center]

圖2-1 硬件結構圖[/align]
3 自動煤質工業分析軟件設計
軟件設計選用了LabVIEW (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實驗室虛擬儀器工程平臺) 作為開發平臺。該開發軟件采用全圖形化編程,在計算機屏幕上利用其內含的功能庫和開發工具庫產生一軟面板,用來為測試系統提供輸入值并接受其輸出值;該面板在外觀和操作上模仿有形器件,保持了傳統直觀的視覺和感觀效果,在功能上則與一般慣用的語言程序相同。用戶能夠很容易地從一個單一前面板控制多臺虛擬儀器,并把這個系統作為一臺虛擬儀器來看待。LabVIEW內部集成了大量的生成圖形界面的模板,如各種開關、旋鈕、表頭、刻度桿、指示燈等,包含了組成一個儀器所需的主要控件,而且用戶也可方便地設計庫中沒有的控件。
煤的工業分析,又叫煤的技術分析或實用分析,是評價煤質的基本依據。在國家標準中,煤的工業分析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揮發分和固定碳等指標的測定。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揮發分是直接測出的,而固定碳是用差減法計算出來的。利用熱重分析測定煤的工業分析流程是先測煤樣的水分,然后測揮發分,再測灰分,國內外的儀器均如此,差異在于加熱溫度和升溫速率。
根據煤質分析儀需要實現的功能及LabVIEW的編程特點,軟件部分共設計了12個子模塊,包括:模擬量輸入模塊、數字開關量輸入輸出模塊、數據庫模塊、串口參數設置模塊、串口通訊模塊,參數設置模塊、溫度測量模塊、水分測量模塊、揮發分測量模塊、灰分測量模塊、計算結果模塊、后臺數據庫和結果數據庫模塊。軟件結構如圖3-1,程序主面板如圖3-2。
[align=center]

圖3-1軟件系統組成圖

圖3-2采用LabVIEW編程得到的前面板[/align]
4 煤質分析流程
在用戶準備好實驗相關事宜(如預先干燥過的干凈空坩堝、粒度小于0.2mm的空氣干燥煤樣、外設等)后,則可以點擊“運行”按鈕運行本軟件。根據實際情況,這里需要用戶在第一次運行本軟件時對參數進行設置。用戶可選擇菜單中的設置項的下一級菜單參數設置,這時會彈出一個界面,要求用戶設定氮氣、氧氣壓力和流量的上、下限,當氮氣、氧氣的壓力和流量值超過設定的界限,則系統認為不安全,彈出對話框提示并停止所有的實驗過程。還需設置是用氧氣或者壓縮空氣做動力氣源來推動分析儀箱蓋的上升和下降,以及是否在實驗過程中啟動排氣扇排氣。在第一次設置以后運行程序進行實驗無需再設置,除非實際情況跟第一次設置有變。
用戶點擊“開始實驗”按鈕或者在菜單中選擇“開始實驗”就可以進行實驗。需要說明的是,圖3-2界面上的表格開始時是隱藏的,取而代之的是形象的轉盤和坩堝圖。只有在實驗開始進行測量坩堝時這個表格才顯示出來并將數據顯示在表格相應的地方,而且試樣名稱一列是由用戶根據所做實驗的煤樣的具體情況輸入的。只有在選擇開始實驗后,界面上的中止實驗、結束實驗和計算結果按鈕才可選。主界面上的當前狀態欄會實時顯示當前實驗進行的步驟,比如在測第幾號坩堝的什么項目。實驗初期,軟件會通過開關量輸入輸出模塊中的控制電源檢測輸入信號返回值,自動檢測控制電源的工作情況。如果正常可進行下一步實驗,否則彈出對話框提示用戶檢查控制電源。然后判斷分析儀的箱蓋是否打開讓用戶放入坩堝,如果沒有打開則控制箱蓋上升打開箱蓋,當箱蓋完全打開后停止動作,并提示用戶放入本次實驗的空坩堝。同時,通過調用串口通訊模塊發清零指令給天平,并等天平返回值小于0.0003則認為清零成功進入下一步。
待用戶放入了實驗空坩堝并點擊“確認”后,分析儀的箱蓋自動關閉。首先檢測樣盤是否已經提升,如否則控制樣盤上升至提升到位。然后旋轉樣盤尋找零位(用于定義坩堝順序),找到零位后從零位開始每次檢測到樣位(即坩堝放置的位置)時停止樣盤旋轉并放下樣盤,使坩堝的重量落在天平上,此時就可通過串口通訊讀天平數據。如此反復直至稱量全部空坩堝重量。每一個空坩堝的質量數據都可顯示在圖3-2的界面表上的相應位置。
空坩堝的質量測量完成后,分析儀的箱蓋自動打開,彈出對話框提示用戶加煤樣。一般加入的煤樣質量在1g左右。加入煤樣后用戶點擊對話框的“確定”按鈕,則進入測量煤樣的質量階段。其過程跟測量空坩堝相同。測量結束后,結果數據(每個坩堝都是減去了空坩堝的原始重量)也會顯示在界面上的表格中。
接著是由用戶選擇本次實驗需要測試的項目,可以是水分、揮發分、灰分、水分和灰分、水分和揮發分、揮發分和灰分或者工業全分析(即分析全部三項)。如單獨選擇一項或者兩項,則實驗時間可以大大縮短。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單獨選擇揮發分,這里實驗還是從測量水分開始做起,因為要得到揮發分的百分含量,單單實驗升溫到(900 10)℃做,這時煤樣質量的減少包括了水分減少這一塊,其中必須得除去水分的百分含量數據。在選擇揮發分和灰分實驗也是同理的。測量水分、揮發分和灰分的模塊是相互獨立的,選擇需要的分析項目則調用相應的模塊進行實驗。實驗時分析儀按升溫、恒溫、稱量(實驗時的溫度,恒溫時間參數等均嚴格按照GB212-2001《煤的工業分析方法》的規定)的順序得到對應的質量數據并顯示在界面中的表格里。
本自動煤質工業分析儀是一個自動化程度非常高的儀器,在測量開始后,用戶基本上可以不必介入,軟件自動進行每一步操作,并在異常情況出現時能提醒用戶,如箱蓋打開/關閉不正常、樣盤上升/下降不正常、天平讀取數據出錯都會彈出對話框提醒用戶采取手動調整。當分析實驗進行完成,則用戶可選擇計算結果進入計算結果模塊。用戶需要根據經驗和煤質的實際情況輸入一些參數如氫系數、發熱量系數等經驗系數,之后按照GB212-2001《煤的工業分析方法》中定義的相關公式計算分析結果。同時保存在結果數據庫中以備查詢、打印等操作。
5 結論
本文作者創新點在于首次將虛擬儀器技術應用到煤質工業分析領域,將虛擬儀器與傳統的煤質熱重分析技術結合,這樣大大簡化了硬件的連接和控制設計,方便操作人員維護和管理。同時采用虛擬的儀器面板代替傳統的真實的儀器,降低了系統成本,提高了實驗效率,增強了系統的靈活性和擴展性,方便操作人員實驗。
參考文獻
[1] 張宏亮,林木松.煤質快速分析儀器應用現狀.熱力發電,2002(4):7-9.
[2] 陳文燕.試述熱分析技術在煤質分析中的應用進展.現代科學儀器,2002(6):52~54.
[3] 郭恩全.虛擬儀器發展趨勢及其對測試技術的影響.計算機自動測量與控制,1999(7):5~7
[4] 蔡繼軍,張彥斌,秘曉元等. 基于事件驅動編程的虛擬儀器人機界面設計.微計算機信息,2005,11(1):199~120
[5] 楊樂平等.LabVIEW程序設計與應用.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
[6] GB/T 212—2001.煤的工業分析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2001: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