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5-06 17:26:05來源:千家網
在眾多集成方案中,數字化系統與智能建筑基礎設施(如照明、供暖和制冷系統)的結合雖較少被提及,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視。這種集成能夠實現能源使用的實時監控與智能管理,通過自動化和數據分析優化能源消耗,從而在控制成本的同時,顯著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數字化轉型在智能建筑技術中的作用
數字化轉型涵蓋了廣泛的技術,包括物聯網 (IoT)、人工智能 (AI)、機器學習 (ML) 和云計算。當這些技術應用于建筑基礎設施系統(特別是照明、供暖、通風和空調 (HVAC))時,它們能夠使設施從被動運營模式轉變為主動運營模式,甚至實現自主運營。
例如,嵌入照明和暖通空調系統的物聯網傳感器可以收集人員占用率、環境光、溫度和空氣質量的實時數據。數字化轉型平臺匯總并分析這些數據,從而動態優化環境條件和能源使用情況。最終,設施將具備高度響應能力,能夠根據實際需求而非靜態計劃調整能源使用情況。
智能照明——超越能源效率
智能照明系統通常是許多制造商開啟可持續發展之旅的切入點。然而,這些系統的作用遠不止于通過 LED 技術和運動傳感器來節能。與 數字化平臺集成后,智能照明系統可以根據當天的任務需求調節亮度和色溫。這些系統集成了占用率和工作流程數據,僅在需要時提供最佳照明。最后,這些系統收集的數據將提供空間利用率的洞察,從而有助于更高效的布局規劃和容量管理。
當與更廣泛的數字化轉型生態系統相結合時,照明數據還可以為安全性和生產力指標添加背景信息,從而實現數據驅動的工作場所條件改善。
智能氣候控制
智能暖通空調系統并非新鮮事物,它已成為許多制造商的重要工具。在溫濕度控制至關重要的環境中(例如制藥、電子或食品制造),數字化集成將帶來優勢。
人工智能驅動的暖通空調系統使用預測算法和生產計劃來應對外部天氣條件、內部熱量產生、設備使用情況和產品組合的變化。這些系統可以:
根據實時占用情況和流程需求調整各區域的氣流和溫度
根據預測分析安排維護,減少停機時間和能源浪費
從歷史數據中學習,優化不同季節和生產模式的性能
數據集成與可視化
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優勢之一是能夠將來自不同系統的數據流統一到單一平臺。制造工程師可以在集中式儀表板上可視化照明、暖通空調、生產和公用設施數據。這有助于識別能源密集型區域和低效環節,同時將環境條件與生產指標關聯起來,實時創建和跟蹤更精準的可持續性關鍵績效指標 (KPI)。借助高級分析技術,工廠可以模擬不同的能源場景,根據訂單預測未來的能耗,并根據擬議的可持續性投資構建投資回報率 (ROI) 模型。
互操作性和開放標準
為了實現最佳效果,數字化轉型系統應基于支持設備和平臺間互操作性的開放標準構建。制造工廠通常使用來自多個供應商的設備和系統。確保照明、暖通空調 (HVAC) 和數字解決方案能夠相互“對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集成挑戰,并確保基礎設施面向未來發展。中間件和 API 正越來越多地被用于彌合通信差距,在不替換現有系統的情況下實現高級控制和分析的分層。
可持續性和合規性
隨著許多政府和行業機構實施更嚴格的能源效率和排放標準,制造業的可持續性已成為一項競爭要素。數字化轉型系統提供所需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以證明其符合 ISO 50001(能源管理)和 ASHRAE 標準等法規。
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和自主性
支持數字化轉型 的智能環境的下一個前沿是邊緣計算和自主控制。邊緣設備無需將所有數據發送到云端,而是可以在本地處理信息,從而加快決策速度并降低延遲。
例如,本地控制器可以檢測到入住率突然下降,并立即調暗該區域的燈光并降低暖通空調輸出,而無需等待中央系統發出指令。這種分布式智能模型增強了響應能力和彈性,這對于大型或多站點制造運營尤為重要。
投資智能建筑基礎設施的原因有很多,但最終,企業選擇安裝智能照明、供暖和制冷技術是為了降低成本。將這些系統集成到數字化轉型方案中,可以將被動基礎設施轉變為智能資產,直接提升效率、舒適度、合規性并降低成本。對于制造工程師而言,理解和利用這些集成技術對于滿足當今的可持續性標準以及構建具有韌性、面向未來的運營至關重要。
上一篇:智能基礎設施:物聯網如何提...
下一篇:沒有了!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
2025-03-20
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