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8-15 16:34:21來源:21ic電子網
PoE 的好處有很多,不僅限于減少雜亂這一明顯優勢。 最顯著的好處之一是節省成本。 通過消除對單獨電源和數據電纜的需求,PoE 降低了購買和安裝這些電纜的成本。 此外,由于 PoE 使用標準以太網電纜,因此不需要專門的電線,進一步降低了安裝成本。
PoE 的另一個顯著優勢是其靈活性。 通過 PoE,IP 攝像機、VoIP 電話和無線接入點等設備可以安裝在傳統電源不可用或難以安裝的位置。 這種靈活性使企業能夠優化其網絡布局并將其覆蓋范圍擴展到以前無法訪問的區域。
PoE 還提高了可靠性。 通過將電源和數據整合到一根電纜中,PoE 降低了電源故障和數據丟失的風險。 此外,PoE支持集中電源管理,允許網絡管理員遠程監控和控制電源使用情況。 這種集中控制有助于防止過載、降低能耗并提高整體網絡穩定性。
除了這些優勢之外,PoE 還為智能建筑和物聯網 (IoT) 技術的未來鋪平了道路。 通過提供可靠、靈活的電源解決方案,PoE 能夠將智能設備集成到建筑基礎設施中。 這種集成正在將建筑物轉變為智能系統,可以監視和控制建筑環境的各個方面,例如照明、供暖和安全,從而提高效率并節省成本。
此外,PoE技術的出現也在物聯網的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越來越多的設備支持物聯網,對高效電源和連接解決方案的需求也在增加。 PoE 提供了一種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案,使這些設備能夠通過單根以太網電纜供電和連接。 這種簡單性正在加速物聯網設備的采用并推動物聯網行業的增長。
總之,以太網供電是一項革命性技術,它正在改變連接方式并為數字時代提供動力。 其優勢不僅僅在于節省成本和減少混亂,還提供更高的靈活性、可靠性,并為智能建筑和物聯網的未來鋪平道路。 隨著企業和個人不斷需要更高效、更靈活的電源和連接解決方案,PoE 的采用將會增加,進一步徹底改變我們的設備連接和供電方式。
隨著PoE和USB可供電力的增大,PoE可用于驅動照明設備,USB可取代家中的插座。PoE和USB還能收發數據,因此將推動“BEMS”和“HEMS”等電力管理系統的普及。并且,使用這種數據線,直流供電也有望普及。
例如,辦公室插座會變成只有以太網和USB的接口,連接后既能供電也能傳輸數據的寫字樓有望實現。在家中,電視、光盤裝置和游戲機等“黑色家電”,也能用USB插座工作了。
餐飲店并排設置著許多USB連接器,顧客可用來為自己的便攜終端充電。——不久的將來,當成為世上常見的情形。
此前以太網和USB也可用于供電。以太網采用“Power over Ethernet(PoE)”標準,可用一根線纜進行數據收發和供電,寫字樓的IP電話、監控攝像頭以及無線LAN接入點等部分用途一直在應用。
而USB以鍵盤、鼠標及外置硬盤等個人電腦外設為中心,不僅是數據收發,,其供電用途也在擴大。而且,自2007年4月制定了只作供電的“USB Battery Charging(USB BC)”以來,很多手機、智能手機和平板終端將USB用作了充電適配器。
可供電100W
將以太網和USB用于供電的趨勢,將隨著二者的規格逐漸大電力化而進一步加強,適用范圍也將不斷擴大(圖2)。目前正朝著辦公室為強大的以太網、家中為強大的USB的方向發展。如果供電側一個端口可以輸出100W左右的電力,PoE就可提供能驅動辦公室內的LED照明、筆記本電腦和小型一體機等的電力。USB也可以驅動筆記本電腦、20~30英寸的中型顯示器、藍光光盤錄像機、臺式游戲機和大型風扇等,在家庭中的利用將迅速增加。
因PoE和USB供給電力的增大,其適用范圍也將擴大。PoE不僅可用于辦公室中的筆記本電腦和LED照明設備,還可用于移動通信的小型基站等(a)。而USB設想的用途以數字產品為中心,將用于20~30英寸的中型顯示器(b)。
因PoE及USB可收發數據,所以若將這些產品聯網,則“HEMS(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和“BEMS(buildi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等電力管理系統的構筑便會更容易。由于兩種規格均以直流供電,“有望作為建筑內的直流插座促進直流供電系統的普及”(北陸尖端科學技術研究生院大學信息科學研究科教授、住宅內直流供電聯盟主席丹康雄)。
上一篇:鋰離子電池組均衡充電管理系...
下一篇:利用模數轉換器的特性降低物...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6-16
2025-06-09
2025-06-06
2025-05-19
2025-04-30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