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8 13:37:36來源:電子萬花筒
我們從名稱中可大概一窺究竟。所謂“新空口”,包含了兩個詞:“新”和“空口”。由此引出了兩個問題:什么是空口?新在哪里?
什么是空口? 移動通信系統主要由終端,基站,核心網這三部分組成了兩個子系統。其中終端和基站組成了基站子系統,核心網內部很多復雜的網元組成了網絡子系統。
什么是空口?
終端一般就是我們最常用的手機,基站就是那個有高塔能發射信號的家伙,核心網的位置最靠后,本質上就是個路由器,把各個基站連接起來,這樣才能相互通信。 其中,手機和基站之間的接口,因為是基站和手機之間通過電磁波在空氣中傳播的,因此就叫做“空口”。由此可見,空口這套東西專用于基站子系統內部,跟核心網的沒有直接聯系。 到了5G時代,基站跟核心網這兩個子系統的獨立性增強了。因此,5G是非常靈活的,可以獨立組網,也可以跟4G一起非獨立組網。在獨立組網時,5G基站連接的是5G核心網;非獨立組網時,5G基站和4G基站可以連接4G核心網,也可以連接5G核心網。
5G組網方式
5G的基站子系統包含了4G和5G基站兩類,網絡子系統也包含了4G核心網跟5G核心網兩班人馬,并且,5G基站可以連4G核心網,4G基站也可以連5G核心網.....因此,無線跟核心網就此分開,各自獨立演進。
5G系統的組成,其實是這樣的
5G“新空口”新在哪里? 下圖是一張非獨立組網選項3和選項7的架構圖。其中,4G基站和5G基站都連接到了同一套核心網,共同組成了5G非獨立組網體系。
新空口
這樣一來,不論連接的核心網是4G的EPC還是5G的5GC,同一部手機擁有兩路空口連接,跟4G基站之間的鏈路就是“舊空口”,跟5G基站之間的連接就是所謂的“新空口”了。 5G新空口是基于4G空口技術設計的,也使用了OFDM的調制方式,在幀結構上修正了4G的一些不合理之處,增加了對大連接和低時延的支持,因此更加靈活,頻譜效率也更高了。 運營商如何部署5G NR?
運營商的5G部署路徑主要有三種方式:
①非獨立部署(NSA):LTE + 5G NR毫米波
此種部署方式以美國Verizon和AT&T為代表,在現有的LTE網絡上部署5G NR毫米波來補充覆蓋熱點或部署5G固定無線。
②非獨立部署(NSA):LTE + 小于6GHz NR頻段
此種部署方式可快速實現更好的5G NR覆蓋,但存在4G LTE和5G NR之間的接口和載波聚合等技術的復雜性。
對于非獨立部署,演進路徑分為兩條:
路徑一:選項3系列—>選項2:先部署5G無線接入網,再部署5G核心網,最后將5G無線接入網遷移到5G核心網。
路徑二:選項3系列—>選項7系列或者選項5:先部署5G無線接入網,再部署5G核心網,最后將4G和5G無線接入網一起接入5G核心網。
③獨立部署
就是直接部署一張完整的5G網絡,簡化了非獨立部署向5G核心網遷移的過程,復雜性較低,但更要求完整成熟的5G覆蓋和生態。
5G NR如何定義和分配頻譜?
3GPP已指定5G NR 支持的頻段列表,5G NR頻譜范圍可達100GHz,指定了兩大頻率范圍:
①Frequency range 1 (FR1):就是我們通常講的6GHz以下頻段
?頻率范圍:
?最大信道帶寬100MHz
②Frequency range 2 (FR2):就是毫米波頻段
?頻率范圍:
?最大信道帶寬400MHz
5G NR支持16CC載波聚合。
由于5G NR定義了靈活的子載波間隔,不同的子載波間隔對應不同的頻率范圍,具體如下:
5G NR頻段分為:FDD、TDD、SUL和SDL。SUL和SDL為輔助頻段(Supplementary Bands),分別代表上行和下行。
與LTE不同,5G NR頻段號標識以“n”開頭,比如LTE的B20(Band 20),5G NR稱為n20.
目前3GPP已指定的5G NR頻段具體如下:
FR1 (450 MHz–6000MHz):
FR2:
如上圖所示,5G NR包含了部分LTE 頻段,也新增了一些頻段。目前,全球最有可能優先部署的5G頻段為n77、n78、n79、n257、n258和n260.就是3.3GHz-4.2GHz、 4.4GHz-5.0GHz和毫米波頻段26GHz/28GHz/39GHz。
5G已經正式商用,還有更多需要大家去探索和學習的新技術,共同努力打造一個完美的5G之路!讓各行各業為之受益,5G值得大家期待!
上一篇: 關于移動機器人運動的規劃算...
下一篇:一個5G基站建設成本分析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5-19
2025-04-30
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