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IEEE 1451.2協議是一種網絡化智能
傳感器接口標準。
IEEE 1451.2協議規定智能
傳感器由網絡適配器和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兩部分構成。
傳感器獨立
接口是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和網絡適配器的
接口,實現網絡適配器對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的控制和兩者之間的通信。本文介紹滿足
IEEE 1451.2協議的網絡適配器和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之間的
傳感器獨立
接口設計,以及現場試驗情況。
關鍵詞 IEEE 1451.2
TII 熱插拔 UCC3918 智能
傳感器
引言
20世紀80~90年代,基于各種現場總線技術的智能
傳感器得到了迅速發展。由于現場總線種類很多,智能
傳感器接口紛繁復雜。20世紀90年代末,
IEEE陸續推出了
IEEE 1451協議族,提出了統一的
傳感器接口和
傳感器的自描述模型,解決了智能化
傳感器的兼容性、互換性和互操作性等問題。該協議已經用于壓力監測、石油液位監測、蔬菜大棚環境監測等諸多領域。
IEEE 1451.2(transducer to microprocesso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d transducer electronic data sheet formats)是
IEEE 1451協議族中的數字式點對點有線傳輸標準。只要網絡適配器(NCAP)和智能
傳感器模塊(STIM)遵守
IEEE 1451.2標準,不論測控網絡采用何種網絡標準,各廠家生產的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都可以實現相互兼容,從而方便地加入已有的測控網絡中。因此,符合
IEEE 1451.2協議的
傳感器獨立
接口是此類測控網絡的重要環節。
本文在介紹
IEEE 1451.2協議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在實現同步相量測量的電力系統
傳感器網絡中的
傳感器獨立
接口(Transducer Independent Interface ,
TII)電路的設計方案。
1 IEEE 1451.2傳感器接口規范簡介
IEEE 1451協議族定義了一系列的標準智能
傳感器接口。
IEEE 1451.2協議提出了一種數字化點到點的智能
接口模塊到網絡適配器的有線傳輸
接口方案。
IEEE 1451.2協議通過定義
TII通信協議、時序和電氣規范,確保可靠的數據傳輸。
傳感器獨立
接口是一個10線的
接口,按功能可分為4組,如表1所列。
[align=center]表1
傳感器獨立
接口信號列表[1]
[img=377,194]http://www.icembed.com/UploadFiles/2008916135859734.jpg[/img][/align] 通信協議規定了采樣觸發機制和2種數據傳輸方式:字節讀/寫、幀讀/寫。
IEEE 1451.2規定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必須實現即插即用,這在軟件上通過
傳感器電子數據表單實現,硬件上要求
接口具有熱插拔能力。
2 TII接口電路設計
基于上述標準,
TII接口的硬件要求具備兩項功能:一是要基于現有的微處理器總線實現數據傳輸;二是要具備支持熱插拔的浪涌電流控制功能。
2.1 基于SPI和GPIO的TII實現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種四線同步串行
接口,廣泛應用于微處理器和EEPROM、Flash、實時時鐘、A/D轉換器、數字信號處理器、數字信號解碼器等低速外圍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SPI有主控和被控兩種工作模式,一個主控器件可以連接多個被控器件。數據傳輸在主控器件的SPI時鐘信號SPCK控制下,按照高位在前、低位在后的順序按位傳輸。SPI的傳輸速度完全由主控器件的SPCK控制,通過設置SPCK頻率可以適應各種不同工作頻率的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模塊的SPI
接口傳輸速率高達1.5 Mbps,遠遠高于協議推薦的6 kbps,這使得基于SPI的
TII接口技術可以滿足更高數據傳輸速率的要求。
圖1給出了
TII的
接口電路圖。左邊是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STIM),右邊是支持熱插拔功能的網絡適配器(NCAP)。其中,GPIO是微處理器的通用輸入輸出引腳,SN74ALVC164245為雙向5~3.3 V電平轉換芯片。在筆者實驗室設計的電力系統
傳感器網絡中,上述兩個模塊分別采用了芯片AT89S53和AT91SAM9261。圖中還給出了兩者之間的數據傳輸和電源接線設計方案。
[align=center][img=458,266]http://www.icembed.com/UploadFiles/2008916135859580.jpg[/img]
圖1
TII接口電路圖[/align] 相對
傳感器不同的工作模式,
TII接口也有多種傳輸模式。下面僅以
傳感器模式為例對其工作過程予以介紹:網絡適配器要求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執行一定的任務時,首先向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寫入通道地址和命令,然后用NTRIG信號觸發動作,等待一個數據建立時間后從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讀取數據。當網絡適配器要向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寫數據,或者從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讀數據時,首先發送NIOE信號,即拉低SPI_SS。由于NIOE信號線同時連接到 SPI_SS和NIOE_S引腳上,所以NIOE信號同時也選通了AT89S53的SPI。當AT89S53通過NIOE_S引腳檢測到NIOE信號有效時,根據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的狀態及時驅動NACK信號,響應網絡適配器的讀寫請求。當網絡適配器收到NACK信號時,開始發送或者讀取數據。
IEEE 1451.2協議要求NIOE信號在數據傳輸中一直有效,因此,在數據傳輸的過程中,STIM從SPI的移位寄存器里讀出或者寫入數據時,都要檢測 NIOE是否有效,以確定數據的有效性,以及傳輸是否正在進行。
當向STIM寫入通道命令和通道地址后,NCAP就要通過NTRIG信號觸發命令所要求的動作。電力系統同步相量測量要求采樣的時間精度高達1 μs[2],為了保證動作執行的時間準確性,NTRIG信號同時接入STIM里的多個
傳感器或者執行器件。如圖2所示,一個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里有多個
傳感器通道,每個通道采集一路信號。當網絡應用適配器把一個
傳感器或者執行器通道打開時,AT89S53使能對應的
傳感器或者執行器的使能信號,這個使能信號和NTRIG信號相“與”后的輸出使能相應的
傳感器或者執行器。這樣NTRIG信號就可以準確地觸發正確的通道動作。
[align=center][img=243,149]http://www.icembed.com/UploadFiles/200891613590621.jpg[/img]
圖2
傳感器觸發電路圖[/align]
2.2 基于UCC3918的熱插拔控制電路
為了能在測控網絡中方便地添加、撤除和更換
傳感器模塊,
IEEE 1451.2協議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具有即插即用的能力。這使得
傳感器獨立
接口電路的設計要考慮熱插拔過程帶來的瞬時電流的影響。當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插入網絡適配器時,網絡適配器已經處于穩定工作狀態,所有電容都已充滿了電,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是不帶電的,電容里面沒有電荷。因此,當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接觸網絡適配器時,由于給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上的電容充電會產生很大的瞬時電流。同樣,帶電的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從網絡應用適配器上拔出時,由于旁路電容放電,在帶電的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和網絡適配器之間形成一條低阻通路,這樣也會導致產生大的瞬時電流[3]。嚴重情況下,熱插拔過程中較大的瞬時電流會使電源電壓出現瞬時跌落,導致系統復位,甚至導致連接件、電子元件和電路板連線的損壞。
為了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必須抑制過大的瞬時電流。為此在
接口電路的設計中采用了UCC3918芯片。UCC3918低電阻熱交換功率控制器是 TI公司生產的一款熱插拔控制器。UCC3918的工作電壓為3~6 V,具有低達0.06 Ω的導通電阻,最高限幅電流可達5 A。只需配備很少的外圍器件,UCC3918就能提供完整的電源管理、熱插拔限流功能和斷路器功能。
UCC3918芯片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當輸出電流低于最大允許電流值IMAX時,UCC3918工作在低阻抗導通狀態。當輸出電流大于最大允許電流或者故障電流門限值時,保持電路導通;同時,故障計時器向電容CT充電,一旦電容CT電壓達到預設門限值,將關斷電流輸出30倍充電時間。輸出電流降到最大允許電流值以下時,UCC3918從開關狀態回到低電阻導通狀態。UCC3918還提供了快速過流保護,當電流急速越過故障電流門限值時,快速過流保護會關斷電流輸出。在電路短路等極端條件下,此功能為器件提供有效保護。
UCC3918的應用設計方案如圖3所示,通過合理地選擇2個電阻和2個電容的值,就可以達到有效抑制瞬時電流的目的。
[align=center][img=341,226]http://www.icembed.com/UploadFiles/200891613590360.jpg[/img]
圖3 基于UCC3918的熱插拔控制電路圖[/align] 其中,RIFAULT參考式(1)設置:
式中,ITRIP為故障電流門限值。RIMAX參考式⑵設置:R
[img=112,36]http://www.icembed.com/UploadFiles/200891613590797.jpg[/img]
式中,IMAX為最大負載電流。
TII設置電流門限值時,IMAX設為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正常負載電流的1.2~1.5倍,故障電流IFAULT設為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正常負載電流的4倍,CT取一倍負載電容。
為了驗證上述設計的有效性,對
TII接口做了實驗驗證,結果如表2所列。一組實驗條件是沒有熱插拔控制電路,另一組實驗條件是使用了 UCC3918熱插拔控制器。作為負載的智能
傳感器接口模塊的正常工作電流是650 mA。具備熱插拔功能的
TII接口,其最大瞬時電流為2.0 A,約為正常工作電流的3倍。如果不設計熱插拔控制電路,瞬時電流將近是正常電流的5倍。這可能會導致系統電源瞬時電壓跌落或損壞器件。
[align=center]表2 最大瞬時電流對照表
[img=340,59]http://www.icembed.com/UploadFiles/200891613590112.jpg[/img][/align] 圖4是熱插拔的電流波形對比圖。上面是啟動熱插拔控制電路的電流波形,下面是未啟動熱插拔控制電路的電流波形。
[align=center][img=345,253]http://www.icembed.com/UploadFiles/200891613590784.jpg[/img]
圖4 熱插拔電流波形對比圖[/align]
結語
本文介紹了基于
IEEE 1451.2協議的智能
傳感器獨立
接口部分的設計和實現,并通過實驗驗證了熱插拔控制功能的有效性,所設計的
接口已經應用于電力系統
傳感器網絡中。
參考文獻
[1]
IEEE Standard for a Smart Transducer Interface for Sensors and Actuators——Transducer to Microprocesso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d Transducer Electronic Data Sheet (TEDS) Formats,1997.
[2] 謝小榮,李紅軍,吳京濤,等. 同步相量技術應用于電力系統暫態穩定性控制的可行性分析[J]. 電網技術, 2004,28(1).
[3] 洪家平. 集成熱插拔控制器MAX4370的原理與應用[J].微型計算機應用[J], 2005(26).
[4] 倪春華,李伯全.網絡
傳感器接口設計與驗證[J].
傳感器技術, 2005,24(9).
[5] 杭和平. 基于
IEEE1451. 2 標準設計數字式智能壓力變送器[J]. 儀表技術與
傳感器,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