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0-18 17:09:19來源:微電機世界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無人化、物聯數字化生產的工廠成為了可能。而無人化的數字智能制造的關鍵,在于各類工業母機的機電自動化和數字化。在我國,伺服電機的應用廣泛,其中應用最多的領域是機床(尤其是數控機床),占比達20.4%,其次是電子制造設備、包裝機械、紡織機械、工業機器人、塑料機械等行業,比重分別為16.5%、12.6%、12.1%、8.7%、8.2%。
伺服電機系系統
有數據表明,未來在新一代的機電裝備中,隨著各關聯產業的快速發展,雖然未來5年的增速會放緩,但仍將緩慢增長。至2026年,伺服電機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達225億元。
伺服電機的市場規模
那么,步進電機與伺服電機之間有什么本質不同呢?同為伺服電機家族里的同步和異步電機是怎么區分的呢?
步進電機與伺服電機
步進電機
是一種具有“高精度定位運行” 的同步電動機。它的驅動器根據從控制器所輸出的脈沖信號來控制電動機步進同步,以設計的步距角(分辨率)來運轉。它的特點是:僅用控制器、驅動器、電動機以開環控制方式,就可以進行簡單的、高精度定位運行的電動機。
步進電動機在本體結構上的最大特征,是在組裝了線圈的定子內側、轉子的外側有“小齒”,并在轉子的內部組裝了永磁鐵。
伺服電機
伺服電機本體搭載旋轉檢測器(編碼器),向驅動器反饋電動機軸的旋轉位置/轉速。驅動器通過演算從控制器發出的脈沖信號(位置指令/速度指令)與反饋信號(當前位置/速度)的誤差,將此誤差控制為0,進行電動機旋轉的控制。通過使用電動機、驅動器、編碼器構成閉環控制,可以進行高精度定位運行的電動機。
在本體結構上,伺服電動機在電動機的尾部搭載旋轉檢測器(編碼器等),來檢測位置和速度。
此外,在以下幾個方面,也是首選伺服電機的重大理由:
在功率輸出的選型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步進電動機與AC伺服電動機因構造的不同以及使用場合的不同,對應選型的功率規格也不同。當有高輸出功率的必要時,如功率超過100W時,通常首選AC伺服電動機。
轉速轉矩特性和定位時間不同。定位距離短,步進電動機根據收到的脈沖信號同步旋轉,低轉速領域內轉矩大(起動/減速時響應性優越),伺服電動機動作會較脈沖信號延遲(受積存脈沖的影響),低轉速領域內比步進電動機的轉矩小。定位距離長,步進電動機在高速領域內比伺服電動轉矩小,伺服電動機在高轉速領域內比步進電動機轉矩大(高速性能優越)。
在停止精度的差異大。因為步進電動機的靜止角度誤差受小齒的加工精度的影響,在小齒齒距為7.2°周期時有誤差減少的傾向(因勵磁相完全相同,所以不受定子小齒的誤差影響)。所以,以7.2°為單位進行定位時,靜止角度誤差也變小。伺服電動機停止位置精度,受編碼器的分辨率和編碼器與電動機組裝精度的影響。所以,若只將編碼器調整為高分辨率的話,定位精度不會提升。
同步性方面。步進電動機因為是開環控制,與輸入的脈沖進行同步運行。只要脈沖指令同步輸入,就可以進行多臺電動機幾乎相同的運行。伺服電動機因為是閉環控制,相對脈沖指令發生遲延。控制多臺電動機時,因遲延時間各不相同,有互相干擾運行不穩定情況的發生。
那么,都是伺服電機的伺服同步電機(永磁同步)和異步電機之間,又有什么不同呢?
伺服電機分類
如果我們僅從電機運轉情況來觀察,也可以很容易得出以下簡單易懂的結論。
異步伺服電機
三相交流異步電機
同步伺服電機的結構
1、控制速度不同
同步伺服電機控制速度快,從發動到額外轉速只需幾毫秒,而相同情況下異步電機卻需求幾秒鐘。
2、發動扭矩不同
同步伺服電機較異步伺服電機發動扭矩大,能夠帶動大慣量的物體進行運動。
3、功率密度不同
相同功率規模下,同步伺服電機能夠把體積做得更小、重量做得更輕。
4、運轉效率不同
同步伺服電機運轉效率高, 可支撐低速長期運轉,異步伺服電機支撐高速長期運轉。
5、斷電時情況不同
同步伺服電機斷電無自轉現象,可快速控制中止動作,異步伺服電機斷電有自轉現象。
伺服同步與異步伺服的區別示意
總之,由于伺服電機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準確,可以將電壓信號轉化為轉矩和轉速以驅動控制對象;伺服電機轉子轉速受輸入信號控制,并能快速反應,在自動化控制系統中,用作執行元件時具有機電時間常數小、線性度高、始動電壓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電信號轉換成電動機軸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輸出。因此,伺服電機系統在精度、矩頻、過載等性能上的優勢,比步進電機系統具有更廣的應用范圍,在機床工具、紡織機械、印刷機械和包裝機械以及新一代的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裝備等工業母機領域,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上一篇:如何開發物聯網軟件
下一篇:變配電所有哪些安全要求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3-20
2025-03-13
2025-03-06
2025-02-25
2025-02-21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