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1-22 09:48:32來源:偉創電氣
近年來,隨著我國制造產業的不斷推進,為伺服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技術的逐漸成熟,使得交流伺服系統市場呈現出快速且多元化的發展,并成為工業自動化的支撐性技術之一。目前,國內高端市場主要被來自日本和歐美的國外名企所占據,國外品牌占據了中國交流伺服市場近80%的市場份額。其中,日系產品以約50%的市場份額居首,其產品特點是技術和性能水平比較符合中國用戶的需求,以良好的性價比和較高的可靠性獲得了穩定且持續的客戶源,在中小型OEM市場上尤其具有壟斷優勢。未來幾年,我國伺服系統行業受益于產業升級的影響,將保持較快增長,國產替代進口品牌空間還很大。
伺服系統是以機械運動的驅動設備,電動機為控制對象,以控制器為核心,以電力電子功率變換裝置為執行機構,在自動控制理論的指導下組成的電氣傳動自動控制系統。伺服系統由指令機構、伺服驅動器、伺服電機、反饋機構四大部分構成,指令機構是發脈沖或者給速度伺服驅動器的,伺服驅動器是伺服電機的功率電源,常用的驅動元件有IPM模塊,伺服電機是執行機構,就是靠它來實現運動的,編碼器就是反饋機構。通俗來說,伺服控制器就是腦袋,伺服電機中的馬達相當于是人的手,伺服電機編碼器的作用就相當于人的眼睛,起到反饋作用。伺服反饋編碼器對伺服電機的重要特性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主要體現以下方面:
1.定位精度;
2.速度穩定性;
3.帶寬,它決定驅動指令的響應時間和抗干擾性能;
4.伺服剛性;
5.電機尺寸;
6.功率損耗;
7.噪音與發熱;
8.安全性。
目前,SD700系列伺服作為偉創公司的明星產品,采用了國際領先的電機控制算法,并搭配23/24位高精度編碼器,具有控制精度高,跟蹤響應快,調試簡單方便等特點,可滿足中高端通用伺服應用需求的功能及性能。該伺服單元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發揮機器性能,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為了方便客戶更好的使用偉創伺服產品,更好地保護電機及編碼器。下面對伺服電機的安裝使用注意事項做一個簡單介紹。
伺服電機安裝使用注意事項
一、伺服電機油和水的保護
A:伺服電機可以用在會受水或油滴侵襲的場所,但是它不是全防水或防油的。因此,伺服電機不應當放置或使用在水中或油侵的環境中。
B:如果伺服電機連接到一個減速齒輪,使用伺服電機時應當加油封,以防止減速齒輪的油進入伺服電機。
C.在軸貫通部會被濺到油滴的環境中使用時,請選擇帶油封的伺服電機。如果不會被濺到油滴則可使用標準伺服電機。
D:伺服電機的電纜不要浸沒在油或水中,如果要使用,請使用耐油電纜,耐油電纜請用戶自備。
二、伺服電機電纜→減輕應力
A:確保電纜不因外部彎曲力或自身重量而受到力矩或垂直負荷,尤其是在電纜出口處或連接處。
B:在伺服電機移動的情況下,應把電纜(就是隨電機配置的那根)牢固地固定到一個靜止的部分(相對電機),并且應當用一個裝在電纜支座里的附加電纜來延長它,這樣彎曲應力可以減到最小。
C:電纜的彎頭半徑做到盡可能大。
注:連接線纜時彎曲半徑不宜過小,也不宜對線纜施加過大的張力。特別是信號線的芯線線徑通常為0.2mm、0.3mm,非常細,配線時不宜張拉過緊。
三、伺服電機允許的軸端負載
A:確保在安裝和運轉時加到伺服電機軸上的徑向和軸向負載控制在每種型號的規定值以內。
B:在安裝一個剛性聯軸器時要格外小心,特別是過度的彎曲負載可能導致軸端和軸承的損壞或磨損
C:最好用柔性聯軸器,以便使徑向負載低于允許值,此物是專為高機械強度的伺服電機設計的。推薦使用允許一定偏心偏角的雙板簧聯軸器
四、伺服電機安裝注意
A:在安裝/拆卸耦合部件(聯軸器、皮帶輪、鏈輪等)到伺服電機軸端時,不要用錘子直接敲打軸端。(錘子直接敲打軸端,伺服電機軸另一端的編碼器容易被敲壞),在拆卸伺服電機耦合部件時,對于比較難拆的耦合部件最好使用拉拔進行拆卸。
注:①安裝/拆卸耦合部件時,一定要注意對伺服電機編碼器的保護(編碼器屬于高精密產品,受到外部的震動及敲打之后,容易損壞)
②電機軸與耦合部件安裝比較困難時,請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電機軸表面或者耦合部件內徑表面進行打磨,打磨好后加上潤滑劑(黃油、機油)重新裝配。
B.軸鍵的安裝請使用產品附帶的軸鍵或符合使用說明書中所規定尺寸的軸鍵,安裝與拆卸軸健時請忽使用工具進行強力敲擊。
C:竭力使軸端對齊到最佳狀態(對不好可能導致振動或軸承損壞)。
總結:正確的安裝使用伺服電機,不僅可以提高伺服電機的使用壽命,又可以節省安裝時間,快速完成設備的調試,提高工作效益。
標簽:
上一篇:自動化控制兩種類型:前饋控...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5-19
2025-04-30
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