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4-09 10:41:20來源:
也許當你經過一家工具機制造廠,看到技師們用手工在做鏟花的時候,你會禁不住地納悶道:“他們在做什么?他們真的能靠著這種技術來改善目前這些經過機器加工的表面嗎?”當然,我知道其實你想問的是,人難道比機器還厲害嗎?
回答是否定的。對于機器來說,畫一條直線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人想在沒有輔助工具幫助的情況下畫一條直線就很困難。也就是說,人類很難跟機器在加工領域抗衡。但是,機器也有它的缺陷,因為機械的加工精度只會損失不會增加,精度再高的工具機也只能加工出比它自身精度低的機械。因此,想要做出一個比原來的機器還要的機器,就需要從人為的努力開始。這個“人為的努力”就是鏟花。
鏟花,又被稱為刮鏟,是一門從兩百年前工業革命流傳下來、機器無法取代的金屬加工手藝。鏟花是機械兩個移動貼合面鏟直、鏟平、鏟均勻,數控軌道滑動時鏟花構成的點線面幫助機械移動,也讓潤滑油發揮中介功能,避免提早磨耗,降低機械壽命,就像高度一樣的十個人撐著門板可平均分攤重量,如果有人蹲下來沒承受力量,其他人因重量集中比較累……機械好壞關鍵在可靠度,可靠度關鍵在精度,精度關鍵就在鏟花。鏟花之所以能以手工贏過機器精密度,關鍵就在沒有熱變形問題。
其實說白了,鏟花就是用手工一刀刀去除影響機械精度的物質,借此矯正機械加工的誤差。
鏟花并不是一件簡單的技術,據資深的鏟花師父介紹,學鏟花必須經過無數次練習內化成自發動作,每天成千上萬次重復微調姿勢動作,才掌握到腰力控制長寬、左手下壓力道決定深度,右手則控制鏟花點,以及雙腳重心配合到更順暢的身體記憶。
軌道高和低之間的差距可能是極細微的0.01mm,也可能是1mm,它是不平均的,如果用同樣力道,根本不會平,所以每一刀力量都要不一樣,鏟花不像一般藝術品雕塑,只要一個地方不準,就會影響其他地方的精密度。再加上不只一個平面,而有四個甚至更多都要同時鏟,多一個面難度不是加法,而是乘法,鏟花只能挖掉、不能補,一旦鏟錯地方要從頭再來一次,其他等于都白做,這就是它的難點。
簡單介紹一下鏟花的工作原理:先把顯色劑(一般為紅丹粉或青丹粉)涂在標準治具上(平板或要鏟V型軌時的直規治具),涂層須薄而且均勻,厚度小于0.005mm為宜,再把涂有顯色劑的標準治具在要鏟的軌道面上摩擦,顯色劑就會轉移到軌道面的高點上,接著再用一個特別的鏟花工具把顯色的高點鏟除。這樣的動作要一直重復,直到軌道面上呈現出均勻一致的轉移為止,鏟花師傅一般都會努力達到每平方英寸25個點的標準,極大保證接觸面的平度和磨合性。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標簽:
下一篇:“機床大腦”的好壞對于數控...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5-19
2025-04-30
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